篙艣的意思、篙艣的詳細解釋
篙艣的解釋
亦作“ 篙櫓 ”。撐船搖船的工具。 元 王恽 《挽漕篇》:“先須括流沙,推挽代篙艣。” 元 李存 《贈胡巡檢民》詩:“波濤隨地有,切莫倦篙櫓。”《剪燈新話·鑒湖夜泛記》:“常乘一葉小舟,不施篙艣,風帆浪檝,任其所之。”
詞語分解
- 篙的解釋 篙 ā 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撐船工具:竹篙。篙工。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艣的解釋 艣 ǔ 同“橹”。 筆畫數:; 部首: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篙艣”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篙艣(也寫作“篙橹”)指撐船、搖船的工具,屬于劃船用具的統稱。其中“篙”指撐船的竹竿或木杆,“艣”(同“橹”)則指搖船推進的槳狀工具,兩者結合表示船行所需的器械。
2.詞源與文獻引用
- 該詞多見于元代文學作品,例如:
- 王恽《挽漕篇》提到“推挽代篙艣”,指用人力拉船代替劃船工具;
- 李存《贈胡巡檢民》詩中“切莫倦篙橹”,強調劃船需持續用力;
- 《剪燈新話·鑒湖夜泛記》描述“不施篙艣”,指船隻順風漂流。
3.異體字說明
- “篙艣”與“篙橹”為異體寫法,“艣”是“橹”的異體字,兩者含義相同,均指搖船工具。古代文獻中因書寫習慣不同而存在差異。
4.使用場景
- 該詞多用于描述傳統木船或漕運場景,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本或詩詞賞析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剪燈新話》或元代詩詞集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篙艣(gāo lú)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木制的船槳或船橹,是一種用于劃動船隻的器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篙(gāo)的部首是竹,它由15個筆畫構成。
- 艣(lú)的部首是舟,它由20個筆畫構成。
來源:
篙艣一詞最初來源于古代漢字,它的寫法源于古代人們使用竹子制作的船槳或船橹。在現代漢語中,篙艣仍然常用于描述船隻使用的劃動工具。
繁體寫法:
篙艣的繁體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篙艣」。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字典的記載,篙艣的古時候寫法有所變化,篙在古代有時寫作「睾」,「艣」則有時寫作「輅」或「艪」。
例句:
1. 漁民們使用篙艣在湖中劃動着小船。
2. 船夫們熟練地操作着篙艣,将大船駛向對岸。
組詞:
篙車(gāo chē)- 擱置篙艣的車輛
篙手(gāo shǒu)- 操控篙艣的人員
近義詞:
船槳(chuán jiǎo)
船橹(chuán lǔ)
反義詞:
船帆(chuán fān)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