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推補的意思、推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推補的解釋

謂薦舉補缺官員。 明 王瓊 《雙溪雜記》:“既行三載考察之法,又行遇缺推補之例。”《水浒傳》第一○一回:“又敕該部将 河北 新復各州縣所缺正佐官員,速行推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推補"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是指推薦并補充(官職缺額)。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古代官員職位出現空缺時,由相關部門或官員推薦人選,并報請朝廷批準予以補充。這體現了古代選官制度中"舉薦"與"填補缺位"的結合。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6卷第777頁。

二、用法特征

  1. 曆史語境:主要用于明清時期的官制文書,常見于史書、奏章中,如"推補某官"即指推薦人選填補該官職空缺。
  2. 權力主體:通常由吏部或高級官員行使推補權,需經皇帝最終裁定。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1503頁。

三、典型文獻用例

《明史·職官志》載:"凡官員缺,五品以上,依班序推補。" 此處明确記載了中高級官職需按次序推補的制度。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明史》(1974年版)卷七十二·職官志一。

"推補"是古代官僚體系中針對官職空缺的推薦補任機制,兼具選拔與行政程式的雙重性質。

網絡擴展解釋

“推補”是一個較為少見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以下是可能的解釋方向:

  1. 字面拆解

    • 推:常見含義為“推薦”“推舉”(如推選人才)或“推遲”(如推延時間)。
    • 補:多指“補充”“填補”(如補缺職位、補償不足)。
      組合後可能指通過推薦填補空缺,例如古代官職補缺流程中的“推薦人選以補任”。
  2. 曆史/職官制度中的用法
    在明清時期,官員職位空缺時,常由吏部或地方官員推薦候補人選,稱為“推補”。例如《明史·選舉志》中記載的“員缺應補,必推舉乃授”,即通過推薦程式補缺官員。

  3. 現代可能的引申義

    • 職場場景:企業内部通過内部推薦填補崗位空缺。
    • 學術領域:推薦替代人選參與項目或會議補缺。

由于該詞未收錄于通用詞典,且缺乏具體語境,建議使用時附加說明或提供背景信息。若涉及特定領域(如曆史、制度),需結合文獻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阿衡報界把淺鞴馬本居弊薮不慣菜甲慚胲逞芳赤糜垂紳正笏從頌竄藏低沉定極堤繇返道概括幹禁官卑職小谷戰漢書鶴寝赫戯後座力懷負黃酒譏察精妙絕倫基圍踡伏訣音君父刊镂客枕潰崩勞動紀律蛎灰隆寵邏緝沒根蒂密贍密圖母金擰成一股繩烹轘欠安求神曲囏屈色耎弱睡佛太仆挑碼頭亭然痿疲饷食顯顯翼翼骁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