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靜清涼。 唐 韓愈 《和崔舍人詠月》:“清潔雲間路,空涼水上亭。” 唐 韓愈 《陪杜侍禦遊湘西兩寺獨宿有題因獻楊常侍》詩:“客堂喜空涼,華榻有清簟。”
“空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空涼”由“空”(無人、寂靜)和“涼”(冷清、清涼)組合而成,主要形容環境或氛圍的寂靜冷清,也可引申表達内心的孤寂落寞。例如描述廢棄的庭院、深夜的街道,或人感到空虛時的情緒狀态。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文,如唐代韓愈的詩句:
需注意,“空涼”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成語,而是由單字組合的形容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文學或特定語境中。
空涼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空氣冷清、清冷涼爽的感覺。它通常用來描繪寂靜無聲、寒冷且清新的環境。
空涼的拆分部首是“穴”和“亠”,拆分筆畫共計六畫。
空涼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有“就輿而南,逢田豐如神,道以空涼,民其多賦”之句。這個詞最初的意思是指天空廣闊遼遠的感覺,後來逐漸擴展到形容寂靜、清冷的環境。
空涼的繁體字為「空涼」。
在古代,空涼這個詞的寫法略有不同。最早的寫法是「空廊」,在隋唐時期演變為「空涼」,而在現代簡化字則被統一為「空涼」。
1. 夜晚的冷風吹過,整個街道變得空涼而安靜。
2. 這座古老的廟宇散發出一股空涼的氣息。
3. 雨後的山谷裡空涼而清爽。
空曠、涼爽、寒涼、空蕩
涼爽、清冷、冷冽
悶熱、潮濕、燥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