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詩文詞采豐麗繁密。《新唐書·權德輿傳》:“其文雅正贍縟,當時公卿侯王功德卓異者,皆所銘紀,十常七八。”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三墳補逸》:“茲篇獨寡脫簡,而文極贍縟,有法可觀, 三代 前叙事之詳,無若此者。”
“贍缛”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基本含義:
指盡心盡力地照顧長輩或親人,體現孝道。其中“贍”表示物質上的供養,“缛”強調精神上的盡責。這一用法多見于對傳統倫理關系的描述,如子女對父母的贍養。
延伸意義:
在當代語境中,也可泛指對長輩的關懷與物質、精神需求的滿足,體現尊老愛幼的美德。例如:“贍缛父母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之一。”
詩文詞采的繁密豐麗:
該詞常用于描述文學作品辭藻華麗、結構繁複的特點。例如《新唐書·權德輿傳》提到“其文雅正贍縟”,即指文章風格典雅且辭采豐富。
古籍中的用例:
明代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評價某篇章“文極贍縟”,強調其叙事詳實且文采斐然。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贍缛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贍和缛兩個字組成。贍是第三聲漢字,缛是第二聲漢字。
贍字的部首是贊,缛字的部首是缶。贍字共有12筆,缛字共有11筆。
贍字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贊辭》中,意思是嘉獎、稱贊。而缛字最早出現在《尚書·大傳》中,意思是收取、聚集。
贍字的繁體為贊,缛字的繁體為縟。
在古時候,贍字和缛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贍字的古代寫法有象形的贊和缶,而缛字的古代寫法則有缶在上方,而下方寫入入。
贍缛各有所長,共同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贍養、贍舉、缛禮、缛土。
贊賞、表揚、頌揚、聚集、彙集。
批評、譴責、分散、分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