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來贶的意思、來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來贶的解釋

亦作“ 來況 ”。1.有所賜益。《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足下不遠千裡,來貺 齊國 。” 郭璞 注:“言有惠賜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作“來況”。

(2).對友人來信或贈詩的敬稱。 晉 陸雲 《答車茂安書》:“前書未報,重得來況。” 唐 元稹 有《馀杭周從事以十章見寄,詞調清婉,難于遍酬,聊和詩首篇以答來贶》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來贶”是一個文言詞彙,現多用于書面敬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權威資料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指“對方給予的饋贈或書信”,含敬重、感激之意。其中“贶”(kuàng)意為“賜予、贈與”,如《說文解字》注:“贶,賜也。”

  2. 具體用法

    • 對信件的敬稱:古代常将他人來信稱為“來贶”,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惠書”。例如陶淵明《答龐參軍詩序》中“三複來贶,欲罷不能”。
    • 對詩文的敬稱:他人贈詩或文章也可稱“來贶”,如《後漢書》中“辄誦來贶,永以自慰”。

使用場景

注意事項

  1. 讀音與字形
    “贶”讀作kuàng(非xiōng),部首為“貝”,與財物相關,體現古代以財物為贈的禮儀文化。
  2. 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口語中極少使用,多保留于學術文獻、傳統書信或仿古文體中。

若需深入探究,建議參考《古代漢語詞典》或《說文解字》等工具書,以獲取更系統的釋義和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來贶的意思

《來贶》是一個中文詞彙,通常表示向人或團體貢獻物品、財富或贈禮的意思。更具體地說,它代表着向他人贈送禮物或提供幫助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贶》由兩個部首構成,分别是“貝”和“貝”。其中,“貝”作為部首表示財富、寶藏等相關的概念。整個詞彙由11個筆畫組成。

來源

《來贶》源自古代漢字的演變,形成于早期的象形字。最初,這個詞的形狀和意義與貝殼有關,隨後引申為財富和貢獻的象征。

繁體

《來贶》的繁體字為「來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來贶」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法風格,其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例句

1. 他向他的老師來贶一本精美的書籍。

2. 她非常慷慨,經常給予朋友們來贶。

組詞

1. 贶金:表示贈送金錢或珍貴財物。

2. 送賀:意為給予祝賀或贈送禮品。

近義詞

1. 獻:意為贈送或奉獻物品。

2. 贈送:表示給予他人禮物。

反義詞

1. 取走:意為拿走或帶走他人物品。

2. 掠奪:表示搜刮或搶奪他人財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