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身丁錢。 宋 陳師道 《後山談叢》卷三:“ 吳越 錢氏 ,人成丁,歲賦錢三百六十,謂之身錢。”
(2).指賣身錢。《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 王教授 要賠還三十萬原身錢。”
(3).指傭工錢。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别集·銀花》:“我且一意奉侍内翰,亦不願加身錢。” 劉波泳 《秦川兒女》第一部第二章:“我正經地聘雇你,給你立契。身錢麼,好商量。”
“身錢”是一個曆史詞彙,在不同語境中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身丁錢(人頭稅)
指古代按成年人口征收的稅賦。宋代吳越地區規定,男子成年後(成丁)每年需繳納360文錢,稱為“身錢”。這一制度反映了古代稅收政策與戶籍管理的關聯。
賣身錢
指賣身契中約定的贖身費用或人身買賣的款項。例如,《初刻拍案驚奇》中提到“王教授要賠還三十萬原身錢”,即贖身所需的巨額資金。
傭工錢
指雇傭勞動所得的報酬。宋代《癸辛雜識别集》記載“不願加身錢”,指傭工自願不增加工錢;現代小說《秦川兒女》中也有“身錢好商量”的表述,說明這一用法從古延續至近現代。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今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尤其是“傭工錢”與“賣身錢”可能因語境産生交叉含義(如契約勞工的工錢兼具人身依附性質)。
"身錢"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
"身錢"的第一個字"身",是由"自"和"身"兩個部首組成,拼音為"shēn",并且它有五筆畫。
"身錢"的第二個字"錢",是由"金"和"钅"兩個部首組成,拼音為"qián",并且它有十筆畫。
在古代,人們通常将錢帛貼在身上,以便方便攜帶。因此,"身錢"指的是身上攜帶的錢財。
繁體字"身錢"是"身錢"的繁體形式。
在古代漢字中,"身錢"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而言,它們的結構和現代的寫法相似,隻是一些筆畫的書寫方式有所變化。
1. 他賺了很多錢,身上帶着一大筆身錢去旅行。
2. 她在賽馬中大赢一場,一下子身錢翻了幾倍。
"身錢"可作為組詞的一部分,如:"身錢物",指的是身上攜帶的財物。
近義詞可以是"財富"、"金錢"、"財貨"等詞語。
反義詞可以是"無錢"、"貧窮"、"一無所有"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