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獸炎 ”。1.指獸形香爐中燃香而生的火焰。 唐 李商隱 《燒香曲》:“入蠶繭綿分小炷,獸燄微紅隔雲母。” 馮浩 箋注:“《洞天香録》雲:‘銀錢雲母片……可為隔火。隔火者,用以承香,使隔而燒之也。’句即此意,蓋如今所雲煎香。”
(2).獸炭燃燒發生的火焰。 唐 元稹 《酬段丞與諸棋流會宿弊居見贈二十四韻》:“獸炎餘炭在,蠟淚短光衰。”參見“ 獸炭 ”。
“獸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獸形香爐中的火焰
指古代獸形香爐燃燒香料時産生的火焰。唐代李商隱在《燒香曲》中描述“獸燄微紅隔雲母”,即描繪香爐中微紅的火焰透過雲母片的情景。這種香爐常以獸形裝飾,火焰通過隔火材料(如雲母)緩慢燃燒,用于熏香。
獸炭燃燒的火焰
“獸炭”指制成獸形的炭塊,燃燒時産生的火焰稱為“獸焰”。古代貴族為追求雅緻,會将炭雕刻成獸形,兼具實用與觀賞性。
部分資料(如)提到“獸焰”可比喻“兇猛的敵人或強大勢力”,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用。建議在正式文獻中謹慎使用該引申義。
“獸焰”本義與古代生活器物相關,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若需引用比喻義,建議标注來源或說明語境。
獸焰是一個表示猛獸眼中的火焰的詞語。
獸焰的拆分部首是“八”和“火”,分别代表八卦和火,總共有12個筆畫。
獸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話傳說中。相傳在某些猛獸的眼睛中,會發出一種仿佛火焰般的光芒,被稱為獸焰。
在繁體中,獸焰的寫法為“獸焰”。
據了解,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獸焰可以寫作“獸炎”。
1. 他的眼神中閃爍着野獸般的獸焰。
2. 在猛獸臨近的時候,它們眼中的獸焰變得更加明亮。
獸焰+爆發、獸焰+兇猛、獸焰+熾熱、兇獸+獸焰、猛獸+獸焰。
獸眼、野獸之炎、野性之火。
普通眼光、柔和之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