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慎德。謂戒慎小心,無有失德之行。 明 周洪谟 《條陳十二事疏》:“夫 舜 聖神文武, 重華 協帝,其德之盛,可以無加矣,其治之極,可以無憂矣,而猶戒以謹德保治如此。” 明 吳寬 《謹疾箴》:“匪疾是謹,惟德之崇,謹疾之術,謹德之功。”
“謹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強調謹慎處事與恪守道德的結合。以下是詳細解析:
“謹德”由“謹”(謹慎、小心)和“德”(道德、品德)組成,意為在為人處世中既保持審慎态度,又堅守道德準則。例如明代文獻提到“戒慎小心,無有失德之行”,強調避免因疏忽導緻道德缺失。
個人修養層面
要求個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細節,言行符合倫理規範,如明代吳寬《謹疾箴》中通過“謹德”表達對身心修養的重視。
社會治理層面
明代周洪谟曾以“謹德保治”勸谏君主,說明該詞也用于治國理念,主張統治者以道德自律維系國家安定。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文獻,如《條陳十二事疏》和《謹疾箴》,體現了古代對道德與謹慎并重的思想傳統。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文獻。
《謹德》是指以謹慎和品德為基準行事,具備謹慎和高尚品德的意思。
《謹德》的部首是讠(讓字旁),總筆畫數為11畫。
《謹德》由《論語·顔淵》引用:“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謙而信,澤及格。”意為通過謹慎、謙虛和誠信的行為,能夠得到廣泛的贊譽和認可。
《謹德》的繁體字為「謹德」。
在古代,漢字《謹德》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體,比如訛寫為「譛」,德寫為「悳」。
1. 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終秉持謹德的原則,受到了許多人的尊敬。
2. 這位年輕人非常懂得謹德,他經常幫助有困難的人。
謹慎、品德、顔淵、溫故、澤及格等。
謙虛、謹慎、誠信、高尚等。
馬虎、不正直、浮躁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