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篇牍的意思、篇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篇牍的解釋

書籍;典籍。《後漢書·荀悅傳》:“ 悅 年十二,能説《春秋》。家貧無書,每之人閒,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 南朝 梁 沉約 《上<宋書>表》:“其( 何承天 )所撰志,唯《天文》《律曆》,自此外,悉委奉朝請 山謙之 。”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文字肇興之日,歌詠先導其流,墳典已無篇牘,裡巷猶聞謡諺,此章句之元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篇牍,漢語複合詞,由“篇”與“牍”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篇”本指古代穿聯竹簡成冊的書籍,後泛指文章或著作的獨立單元,如“篇章”“詩篇”;“牍”原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簡,《說文解字》釋為“書版也”,引申為文書、書信,例如“文牍”“尺牍”。二者結合後,“篇牍”特指成冊的文書或典籍,常用于指代古代文獻載體。

從語源學角度分析,“篇牍”一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漢書·藝文志》記載“篇牍所載,不可勝紀”,此處指官方典籍與私人著述的集合。唐代劉知幾在《史通·叙事》中亦提及“篇牍煩而事迹蕪”,強調文獻繁複的特點。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學術領域,例如古籍整理研究中描述“敦煌篇牍”或“簡帛篇牍”,特指出土的成體系文書材料。

參考文獻:

1.《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

2.《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清代段玉裁注

3.《漢書·藝文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4.《史通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浦起龍釋

網絡擴展解釋

“篇牍”是漢語詞彙,讀音為piān dú,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書籍、典籍,多用于古代文獻中表示成冊的著作或文字記載。例如《後漢書》提到荀悅因家貧無書,通過閱讀他人篇牍學習經典。

二、文獻出處

  1. 《後漢書·荀悅傳》:“家貧無書,每之人閒,所見篇牍,一覽多能誦記。”
  2. 南朝梁沈約《上〈宋書〉表》:提及何承天編纂史書時參考的篇牍内容。

三、用法與示例

四、相關拓展

該詞強調文字載體的整體性,與單篇“文章”不同,更側重典籍的集合概念。田北湖《論文章源流》中将其與早期民間謠諺對比,體現文字記載的演變。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或南朝史書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拜帛拔進罷俗薜戶必然王國與自由王國勃壤唱手倡詶垂餌虎口踔越楚王萍詞句啖龁丹素蹈弦傎蹷點粧遁逸改適公姑郭椒駭目旱雷阖椟洪池歡驚獎狀鲛館介紹捷足先得警肅近密謹确駿業珂珬連通器流蕩立憲麥門門阿宓穆謀詢内因扁乘契父三夫人沙濾池上官儀山梁繩愆時異事殊疏猛說書所生跳珠葦航憲網悉達多歇案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