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為 唐 教坊曲名。取 隋 殷英童 《采蓮曲》中“荷葉捧成杯”句以為名。後用作詞牌。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三字,雙調五十字,皆平韻仄韻互用。
(2).荷葉中心凹處下連莖,可刺穿莖作酒器飲用。 唐 白居易 《酒熟憶皇甫十》詩:“疎索柳花盌,寂寥荷葉杯。”按, 宋 王谠 《唐語林·雅量》載:“﹝ 李宗閔 ﹞喜飲酒,暑月臨池,以荷為盃,滿酌酒密繫,持近口,以筯刺而飲。”
“荷葉杯”一詞在文學與曆史中有雙重含義,需結合實物與詞牌名兩方面解釋:
形制與用法
荷葉杯是唐代雅士飲酒的器具,以新鮮荷葉為杯。具體做法是将剛出水面的荷葉卷成杯狀,刺穿葉心使其與莖管相通,通過莖管吸飲。這種獨特的飲酒方式被稱為“碧筒飲”,兼具自然趣味與文人雅興。别稱包括“荷杯”“荷盞”“碧筒杯”等。
文化意涵
唐代詩人常以此入詩,如戴叔倫《南野》中“酒吸荷杯綠”,白居易亦在詩中提及“寂寥荷葉杯”,體現其作為夏日清飲的雅緻意象。
起源與格式
詞牌《荷葉杯》源自隋代殷英童《采蓮曲》中“荷葉捧成杯”之句。分單調(23字)與雙調(50字)兩體,平仄韻交替使用。
文學實例
韋莊以此詞牌創作名篇,如“記得那年花下”追憶與謝娘相遇,末句“如今俱是異鄉人”抒寫離别之痛。溫庭筠詞中則以“綠莖紅豔兩相亂”隱喻心緒紛亂。
荷葉杯從實物酒器演變為詞牌名,體現了文人将生活雅趣融入文學創作的過程。其意象既承載自然意趣(如荷盞飲酒),又成為情感抒發的載體(如詞中相思别恨)。兩者共同構成中國古代文化中“物我相融”的典型範例。
《荷葉杯》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指的是一種盛酒的杯子,杯身形狀類似于荷葉的葉子。下面分别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荷葉杯》這個詞由草書的《艮》、《木》和《戶》三個部首構成。筆畫分别為9畫、4畫和4畫。
《荷葉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古人對荷葉的形狀賦予了諸多象征意義,認為荷葉典雅清雅,富有詩意。因此,制作出形狀近似荷葉的杯子,用以飲酒,使得整個飲酒過程更加美感和藝術性。
《荷葉杯》的繁體字為「荷葉杯」。
在古代,「荷葉杯」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如「荷葉杯」、「荷藥杯」等,但總體表達的意思都是相同的。
他端起手中的荷葉杯,輕輕品嘗着杯中的清酒。
與《荷葉杯》相關的組詞有:荷葉、杯子、飲酒。
與《荷葉杯》近義的詞語有:荷葉碗、荷葉瓢。
與《荷葉杯》反義的詞語可以是其他類型的杯子,如玻璃杯、陶瓷杯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