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亭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西, 長江 東南岸。 唐 白居易 任 江州 司馬時,送客 湓浦口 ,夜聞鄰舟琵琶聲,作《琵琶行》,後人因以名亭。 宋 辛棄疾 《玉樓春·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觀音像持送者因以詞賦之》詞:“ 琵琶亭 畔多芳草,時對 香爐峯 一笑。” 清 趙翼 《守風遣悶》詩:“ 琵琶亭 畔雨如絲,津吏攔江一纜維。”
“琵琶亭”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既指具體的曆史建築,也被引申為文學意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指代
琵琶亭是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長江東南岸的古代建築,緊鄰九江長江大橋南岸東側,背靠琵琶湖。它因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而得名,原址為白居易送客時偶遇琵琶女并創作詩篇的地點。
引申意象
作為成語,“琵琶亭”比喻獨自哀怨、孤獨寂寥的心境,源自詩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情感共鳴。
起源與重建
始建于唐元和年間(公元816年前後),原址在浔陽江頭(今九江老火車站附近)。因戰亂多次損毀,現存建築為1980年代重建的仿唐風格園林。
與白居易的關聯
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期間,于浔陽江頭夜送客時,聽聞琵琶女彈奏,觸發身世感慨而作《琵琶行》。後人建亭紀念此事,亭名取自詩中“琵琶聲停欲語遲”等經典場景。
文學象征
琵琶亭成為懷才不遇、漂泊孤寂的符號,宋代辛棄疾等文人曾以“琵琶亭畔多芳草”等詩句呼應其意境。
景觀價值
現為九江重要文化地标,通過數字化展陳、實景還原等方式展現《琵琶行》的藝術魅力,被稱為“萬裡長江文化窗口”。
如需進一步了解《琵琶行》詩文或建築細節,可查閱、5、7等來源。
《琵琶亭》是一個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琵琶和亭。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供琵琶演奏的亭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琵琶的部首是玉,共有七畫;亭的部首是亠,共有九畫。
來源:《琵琶亭》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南朝陳文帝時期的詩詞中,被用來形容一個美麗的亭子,供琵琶演奏和休息使用。後來逐漸演變為指特定的亭子。
繁體寫法:《琵琶亭》的繁體寫法是「琵琶亭」。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琵琶亭》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的意思和部分結構是一樣的。如宋代版本的《琵琶亭記》中寫作「以琵琶為名,位於長安瑣鬧之邑」。
例句:在一幅古代的畫作中,我看到了一座琵琶亭,亭子中有位女子正在優雅地彈奏着琵琶。
組詞:琵琶師、亭子、琵琶音、琵琶曲等。
近義詞:琴亭、琵琶台、琵琶屋等。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