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直急躁。 明 陳子龍 《明司馬張公行狀》:“ 熊公 性伉急,見諸生慮無不謾駡頓挫。”
“伉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àng jí,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明代陳子龍在《明司馬張公行狀》中寫道:“熊公性伉急,見諸生慮無不謾罵頓挫。”
此句通過“伉急”描述人物性格剛烈且易怒的特點,體現其言行直率但缺乏耐性。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尤其描述曆史人物或文學形象的性格特征,如:“他雖伉急,卻心懷坦蕩。”
注: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中的文獻來源。
《伉急》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kāng jí。它可以指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急匆匆地趕路或行動,也可以用來形容事情的緊迫和急迫性。
《伉急》的部首是「亻」和「心」,分别代表人和心。它的筆畫數分别是4和8,總共12個筆畫。
《伉急》一詞源于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在繁體字中,「伉急」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伉急」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根據文獻記載,在《欽定廣韻》一書中,「伉急」的寫法為「□□」和「雖敢」。
1. 他為了趕上火車,伉急地奔跑着。
2. 時間很緊張,我們必須伉急地完成這個任務。
"伉急"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
1. 伉俪:指夫妻之間的相互關系。
2. 急需:指迫切需要的。
近義詞:匆忙、急切、迫切。
反義詞:從容、從容不迫、悠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