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虎口。喻危境。因避諱而改。《周書·周惠達傳》:“ 侃 謂 惠達 曰:‘ 蕭 氏逆謀已成,何為故入獸口?’”
(2).獸形香爐出煙之口。 宋 劉筠 《直夜》詩:“金缸璧月相輝映,獸口時飄侍史香。”
“獸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代“虎口”,因避諱“虎”字而改用“獸”字,形容極其危險的境地。例如:
指獸形香爐的出煙口,多見于古代器物描述。例如: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和現代語境,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獸口一詞可以分為“獸”和“口”兩部分。
“獸”是指野獸、動物的意思,它是由“⺍”部和“禾”部組成的。
“口”表示嘴巴、口腔,它是由“口”部和“囗”部組成的。
獸口一詞源于古代漢字,“獸”在古代寫作“獸”。
拆解一下“獸口”的筆畫,一共有12畫。
獸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獸口”。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獸”和“口”并不是分開寫的,而是放在一起寫成一個字,“獸”寫作“兕”,“口”寫作“口”,即“兕口”。
以下是一些關于獸口的例句:
1. 他用獸口咬住獵物的頸部。
2. 小明看到獸口張開,吓得連忙跑開。
3. 他的獸口在戰鬥中散發出可怕的威力。
一些和獸口相關的組詞有:
1. 猛獸口:指兇猛的野獸的嘴巴。
2. 獸口張開:形容野獸張開嘴巴的姿态。
3. 獸口互齧:指兩隻野獸相互咬噬的樣子。
一些近義詞有:
1. 獸齒:指野獸的牙齒。
2. 獸爪:指野獸的爪子。
3. 獸咬:指野獸的咬噬行為。
與獸口相反的詞有:
1. 人口:指人類的口腔。
2. 口哨:指用嘴巴吹出的哨聲。
3. 口福:指美味的食物給口腹帶來的享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