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意思、四月的詳細解釋
四月的解釋
一年有十二個月,四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四月份。
詞語分解
- 四的解釋 四 ì 數名,三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肆”代):四方。四邊。四序(即“四季”)。四體(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隸、篆四種字體)。四庫(古籍經、史、子、集四部的代稱。亦稱“四部”)。四君子
- 月的解釋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衛星(亦稱“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陽的光)。月蝕。 計時單位:一月。月份。歲月不居(時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現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餅。
專業解析
四月的漢語詞典釋義
1. 基礎釋義
指公曆或農曆的第四個月份,在公曆中固定為4月1日至4月30日,農曆則因閏月浮動,通常對應春季末期。該詞源于古代曆法劃分,如《爾雅·釋天》載:“四月為餘。”
2. 文化意象與節氣關聯
- 節氣特征:含“清明”“谷雨”兩大節氣,象征萬物生長、雨潤農耕。
- 文學意象:常喻指生機盎然或短暫易逝的時光,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3. 農曆别稱考據
古稱“孟夏”“槐月”“梅月”,《漢語大詞典》引《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鳴,蚯蚓出。” 因槐樹開花、梅雨時節得名。
4. 民俗與農事
- 農諺參考:“四月八,凍死鴨”(指倒春寒)、“四月不拿扇,急煞種田漢”(強調氣溫驟升)。
- 傳統節日:農曆四月初八為“浴佛節”,見《荊楚歲時記》。
權威參考資料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237頁。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892頁。
- 《中國民俗文化叢書·節氣篇》:中華書局,2010年。
- 《爾雅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注:因部分古籍無直接線上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閱原文;現代出版物可參考商務印書館官網或中華書局官網獲取權威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四月”作為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結合文化、曆法及自然特征如下:
一、基本定義
四月是公曆年的第四個月,共有30天,北半球屬于春季第三個月(南半球為秋季)。農曆四月則對應夏季初期,此時柑橘等作物揚花。
二、節氣與自然特征
公曆四月包含清明和谷雨兩個節氣,标志着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草木萌發。此時北半球呈現“萬物複蘇”景象,如所述“花兒争相開放,樹木抽出嫩芽”。
三、詞源與文化象征
- 詞源:英文“April”源自拉丁語“Aprilis”,意為“開放”,暗含植物生長的意象。
- 别稱:農曆四月被稱為“清和月”,取自曹丕《槐賦》中“天清和而溫潤”的意境,形容暮春初夏的溫和氣候。
四、傳統與習俗
- 節日:包含清明節(祭祖掃墓)、西方愚人節(4月1日)等。
- 農事:農民開始春耕播種,如提到的“播種希望”。
五、文學與藝術關聯
- 《詩經·小雅》有《四月》篇,借季節變遷諷喻時政。
- 現代作品中,如漫畫《偷星九月天》将“四月”作為角色名,象征冷靜與忠誠。
提示:若需了解特定地區習俗或更多文化細節,可查閱網頁來源中的民俗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按試敖弄杯賽擘畫不差毫發材氣常格長胥籌附床下安床傳節典借傎踬雕本丁老恩環範蠡鳳榻佛爺附錯挂角騧馬固件過路財神和肆劃分槐夏嗑牙料嘴媿悔蛎槎落莫鑪頭腼瞢廟宇靡服南府偶世辟地邳橋挈臯傾回拳套驅涉取讨伸展世情試聽受禅屬念私行死心塌地松風水月遂茂坦腹東床貪潤衛虎隗山鄉老先熱熙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