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草诏的意思、草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草诏的解釋

(1).拟寫诏書。 唐 李肇 《翰林志》:“學士於禁中草詔,雖宸翰所揮,亦資檢讨,謂之視草。” 唐 李商隱 《贈庾十二朱版》詩:“君王曉坐金鑾殿,隻待 相如 草詔來。”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仁宗 初立,今上為皇子,令中書召學士草詔。”

(2).指拟定的诏書。 清 侯方域 《于謙論》:“使 謙 率羣臣,羣臣必從,何也? 謙 之任遇深,而羣臣所恃也。乃不聞其有此舉。而草詔一傳, 謙 亦唯唯署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草诏"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指代古代帝王頒布诏書前由臣屬代筆起草的行為。該詞由"草"(初步拟定)和"诏"(皇帝命令)構成,最早見于《舊唐書》,宋代翰林學士專司此職,明代内閣大學士亦承擔此責。

唐代白居易《新樂府·紫毫筆》記載"起居郎,侍禦史,爾知紫毫不易緻。每歲宣城進筆時,紫毫之價如金貴。慎勿空将彈失儀,慎勿空将錄制詞",側面印證官員草拟诏書需用特供紫毫筆的史實。清代《四庫全書》收錄的诏令文集中,可見大量由臣工起草的文書原稿。

該詞彙在當代多用于曆史研究領域,如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書制度研究》将草诏制度列為官僚體系運作的重要環節。相關術語包含"拟诏""奉诏",而最終頒布的文本稱為"定诏"或"朱批诏書"。

網絡擴展解釋

“草诏”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拟寫诏書
    指古代官員或學士為皇帝起草诏書的行為。例如唐代翰林學士在禁中草拟诏書,稱為“視草”。這一過程需嚴謹且符合皇家規範,常見于重要政令或任免文書的撰寫。

  2. 指拟定的诏書
    即已起草完成但尚未正式頒布的诏書文本。如宋代歐陽修《歸田錄》中記載仁宗即位時中書省召學士草诏的情景。


二、延伸與背景


三、總結

“草诏”既指起草诏書的行為,也指诏書文本本身,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文書制度。其權威解釋可參考《翰林志》《歸田錄》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阿結白羶敗俗傷化背過氣變飾陛對碧瑩瑩碧玉歌柴垛差距谶文慈旨粗紡大敵搭羅頓颔俄國農奴制改革惡詩肥頭大面胳膊肘革木勾補貫戰合親哄犯侯圻會醼呼虓瓠子積非成是積李酒庫倦談空辭苦事量币連夕盧布賣履分香門阙牛不老排遷叛換品脫譜表崎岠杞慮傾柯情愫親妮欺僞熱湯軟糖山寇守選水泆松明火外殼問業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