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穢的意思、逋穢的詳細解釋
逋穢的解釋
貶稱流寇。 三國 魏 司馬懿 《宴飲》詩:“将掃逋穢,還過故鄉。”《隋書·炀帝紀下》:“於是親總六師,用申九伐,拯厥阽危,協從天意,殄茲逋穢,克嗣先謨。”《資治通鑒·梁武帝普通六年》:“朕将親禦六師,掃蕩逋穢,今先讨 荊蠻 ,疆理南服。”
詞語分解
- 逋的解釋 逋 ū 逃亡:逋逃。逋遷。逋蕩。 拖欠:逋負。逋租。逋債。 拖延:逋留(逗留)。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穢的解釋 穢 (穢) ì 肮髒:穢惡(?)。穢濁。污穢。 丑惡的:穢行(妌 )。穢迹。穢氣。穢語。 * 。自慚形穢。 田中多雜草,荒蕪。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逋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拆解單字并結合語境理解:
單字釋義
-
逋(bū)
- 本義為逃亡,如《說文解字》釋“逋,亡也”。
- 引申義為拖欠(如“逋欠”)、拖延(如“逋留”)。
-
穢(huì)
- 指肮髒、污濁(如“污穢”),或道德敗壞(如“穢行”)。
- 也形容雜草叢生的田地(如“蕪穢”)。
組合詞義
“逋穢”為貶義複合詞,特指流竄作惡的匪寇,含逃亡(逋)且行為卑劣(穢)的雙重含義。例如文獻中可能用“逋穢未除”形容未被剿滅的流寇。
使用注意
該詞現代已罕見,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曆史語境。若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确認具體指向,并優先選擇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逋穢(bū huì)是個中性質詞,指的是行為、言辭或态度不端正或不正派。下面是關于逋穢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逋(辶+步)具有9筆;穢(禾+丂)包含11筆。
來源:逋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大雅·文王之什》的《小雅·柏舟》一詩中。在古代,逋穢通常用于形容行為失禮或行為不端的人。
繁體:逋穢的繁體字為「逋穢」。
古時候漢字寫法:逋穢在古代寫法中有所變化,逋可寫作「逋又」,穢可寫作「穢」。
例句:他的言論逋穢不堪,衆人對他失望至極。
組詞:逋舞(意指行為不合乎禮儀的舞蹈)、逋心(指行為失禮的心态)。
近義詞:惡劣、不端、下流。
反義詞:正派、體面、端莊。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