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登阼的意思、登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登阼的解釋

即位;登上皇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康帝 登阼,會羣臣。”《晉書·後妃傳上·景懷夏侯皇後》:“ 武帝 登阼,初未追崇。”《南史·顔延之傳》:“ 孝武 登阼,以為金紫光祿大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登阼”是古代漢語中的禮儀用詞,特指帝王即位時的重要儀式。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1. 字面釋義:“阼”指古代宗廟大堂前東面的台階,《說文解字》記載“阼,主階也”,是主人迎賓行禮的位置。帝王即位時需“升阼階”,故“登阼”成為帝王登基的代稱。
  2. 禮制内涵:根據《禮記·文王世子》記載,周代确立的即位禮儀中,新君需由西階升堂,再履東階(阼階)完成權力交接,象征“踐阼而治”的國家統治權合法性。

該詞在《漢書·文帝紀》中首次作為專業術語出現:“皇帝即阼,谒高廟”,被後世史書如《資治通鑒》《明史》等沿用,形成固定表述。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收錄為“登基;即位”的書面用語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登阼”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登阼(拼音:dēng zuò)指即位或登上皇位,專用于描述帝王繼承大統的行為。其中,“阼”原指古代廟堂前東側的台階,是帝王舉行登基儀式時站立的位置,因此“登阼”象征君主正式執掌政權。

語源與結構

文獻用例

  1. 《世說新語·方正》記載:“康帝登阼,會群臣”,指晉康帝司馬嶽即位後召見群臣。
  2. 《南史·顔延之傳》提到:“孝武登阼,以為金紫光祿大夫”,描述宋孝武帝劉駿登基後任命官員的情景。

使用場景

該詞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屬于生僻詞彙。其近義詞包括“踐祚”“登基”等。

補充說明

需要注意的是,“登阼”與普通官員就職不同,特指帝王即位,帶有禮儀性和權威性。相關成語如“登高望遠”“登木求魚”等雖含“登”字,但語義無直接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褓乳寶珠茶犇電崩解犇散鼻旁窦不到家常語撐事晨旭癡水傳爵襲紫次室邸寺斷墨殘楮飯羹放飯流歠放資蕃蕪樊萦奉旨糞土臣幹旟弓箭社軌蹈滾單哈屯撿局驕景酒車酒宴狙縛連昏達曙邏杯盲廢沒心沒想冥黑摩頂至踵捏誣陪幄屏攝譜狀譴罰橋箭累弦啟荜起居清適啟蟄蜷跽絨衣三段碑桑蔭不徙上代善為我辭扇枕溫被使的算盤五時雞謝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