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砌的井壁。 唐 李白 《桓公井》詩:“石甃冷蒼苔,寒泉湛孤月。” 唐 沉亞之 《秦夢記》:“白楊風哭兮石甃髯莎,雜英滿地兮春色煙和。” 元 馬祖常 《次韻王參議寄上京胡安常諸公》之一:“石甃冰澌古不消, 廣寒 張樂喜聞《韶》。”
“石甃”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由“石”和“甃”兩字組成,需拆解分析:
字義解析
詞義組合
“石甃”即“用石頭砌築的井壁或溝渠等結構”,常見于古文或詩詞中描述建築。如唐代白居易《題牛相公歸仁裡宅新成小灘》有“石甃冷蒼苔”之句,指石砌的井邊生滿青苔的景象。
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文學性描寫,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指代對象。例如:
若您有具體出處或句子,可提供進一步分析其含義。
《石甃》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鋪設在地面上的石頭。
《石甃》的部首是石,總共有7個筆畫。
《石甃》的來源不詳。它在古代文獻中并不常見,現代一般用于描述古代建築或街道鋪設的石頭。
《石甃》的繁體字形是「石冑」。
在古代,「甃」這個字使用的寫法可能不同,因為這個字并不常見。在《康熙字典》中,「甃」的古字形為「乺」加上「石」的組合。
1. 街道上的石甃已經有幾百年的曆史,非常堅固。
2. 在古代建築中,常常使用石甃來鋪設地面。
1. 石甃道:指使用石甃鋪設的道路。
2. 石甃路面:指鋪設了石甃的道路表面。
1. 石闆:指由石頭切割而成的平闆,也可用于地面鋪設。
2. 碎石鋪地:指将碎石鋪在地面上作為道路或庭院的裝飾和硬化材料。
1. 泥甃:指鋪設在地面上的泥土。
2. 木甃:指使用木頭鋪設的地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