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約的意思、棄約的詳細解釋
棄約的解釋
違約,不守前約。《詩·邶風·擊鼓》“不我信兮” 漢 鄭玄 箋:“歎其棄約,不與我相親信。”
詞語分解
- 棄的解釋 棄 ì 舍去,扔掉:抛棄。遺棄。棄權。棄市(古代在鬧市執行死刑,并将屍體暴露街頭)。棄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棄養(父母死亡的婉辭)。棄置不顧。棄瑕錄用。 取 筆畫數:; 部首:廾; 筆順編號:
- 約的解釋 約 (約) ē 繩子。 拘束,限制:約束。約法。制約。約定俗成。 共同議定的要遵守的條款:立約。條約。契約。 事先說定:約見。約會。 邀請:約請。約集。 節儉:節約。儉約。 簡要,簡單:由博返約。簡約
網絡擴展解釋
“棄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違約、不守前約,指違背或放棄之前達成的協議或承諾。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定義:指不遵守先前約定的行為,即“違約”。
- 構詞分析:
- “棄”:意為“放棄、舍棄”,如“棄權”“抛棄”。
- “約”:指“約定、協議”,如“契約”“條約”。
組合後表示“放棄約定”,強調對承諾的背棄。
2.古典文獻出處
-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邶風·擊鼓》的注釋。漢代鄭玄在箋注中寫道:“歎其棄約,不與我相親信”,描述因違背約定導緻信任破裂的情景。
3.用法與語境
- 現代使用: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如法律、合同等領域,強調對協議的破壞。
- 示例:
- “雙方因一方棄約引發糾紛。”
- 古典例句:“不我信兮”(《擊鼓》)暗含對棄約的感慨。
4.相關擴展
- 近義詞:違約、背約、失信。
- 反義詞:守約、履約、信守。
5.注意事項
- 部分網頁提到“棄約”是一款遊戲名稱(),但此用法與詞語原意無關,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詩經》及漢代箋注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棄約》的意思
《棄約》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放棄原本約定的事物或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棄約》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弓(gōng)和纟(mì),其中弓表示該字的意義與弓相關,纟表示該字的意義與紡織品相關。根據筆畫數可分為7畫。
來源和繁體
《棄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由簡體字演變而來。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棄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棄約》的方式可能不同于現代字形。古寫中可能采用更加繁複的結構和筆畫來表達這個詞的意義。
例句
1. 他們決定棄約,取消了原定的行程。
2. 我不會隨意棄約,我會盡力遵守我的承諾。
組詞
棄權、棄絕、放棄、舍棄
近義詞
放棄、廢棄、舍棄、抛棄
反義詞
履約、遵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