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魏顆結草的意思、魏顆結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魏顆結草的解釋

春秋 晉 魏顆 不從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後與 秦 将 杜回 戰于 輔氏 ,“ 顆 見老人結草以亢 杜回 , 杜回 躓而颠,故獲之。夜夢之曰:‘餘,而所嫁婦人之父也……餘是以報。’”見《左傳·宣公十五年》。後因以“魏顆結草”表示受恩深重,竭力報效之意。 五代 李瀚 《蒙求》詩:“ 靈輒 扶輪, 魏顆 結草。”亦省作“ 魏草 ”。 唐 駱賓王 《上兖州崔長史啟》:“效誠 魏 草,小人之所懷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魏顆結草”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表達知恩圖報的思想。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本義與典故來源 “魏顆結草”的故事記載于中國古代重要史書《左傳·宣公十五年》。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魏武子(魏犨)有一名愛妾。魏武子病重時,起初囑咐兒子魏顆,若自己去世,就讓這名妾改嫁(“必嫁是”)。但當他病危神志不清時,卻又改口要求讓這名妾殉葬(“必以為殉”)。魏武子死後,魏顆認為父親病重時的昏亂之言不足為憑,應以其清醒時的理智囑托為準,于是堅持讓父親的妾改嫁了。

後來,魏顆在與秦國将領杜回交戰時,戰況激烈。危急時刻,魏顆看見一位老人用草繩結絆,将杜回絆倒,使其被魏顆俘虜,從而幫助魏顆取得了勝利。當晚,魏顆夢見這位老人,老人自稱是那位改嫁妾的父親,特來結草相助,以報答魏顆救其女兒性命、使其免于殉葬的恩德。

二、引申義與成語含義 這個典故生動地诠釋了善有善報、受恩必報的傳統倫理觀念:

  1. 知恩圖報: 這是該成語最核心的含義。它強調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就應當銘記在心,并在有能力或有機會時予以報答。老人的行為正是對魏顆恩德的直接回報。
  2. 善行有報: 魏顆堅持按父親清醒時的意願行事,不讓無辜之人殉葬,這一善舉最終在戰場上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報,體現了因果報應的思想。
  3. 強調誠信與仁德: 魏顆不因父親臨終昏亂之言而違背其清醒時的決定,體現了他對父親真實意願的尊重和對生命的仁愛,這種行為本身也是值得頌揚的品德。

三、現代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魏顆結草”(也常簡作“結草”)主要用作成語或典故:

權威參考來源:

  1. 《左傳·宣公十五年》:該成語的原始出處,記載了魏顆結草報恩的完整故事。中華書局等權威出版社出版的《左傳》譯注本均有收錄和詳細注釋。
  2. 《漢語大詞典》:作為大型權威漢語工具書,對“結草”詞條有詳細釋義,明确引用了《左傳》典故并解釋其“受恩深重,死後也要報答”的含義。
  3. 《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等):收錄“結草銜環”或“魏顆結草”詞條,詳細解釋其典故來源、本義及引申義,是理解該成語的标準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魏顆結草”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指向感恩報恩的主題。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主要表示受恩深重,竭力報效之意,強調感恩圖報的品德。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網頁(如、5)提到“謹慎小心”或“固執不變”的解釋,但結合《左傳》原始典故及高權威性來源,應以“報恩”為核心含義。


二、典故出處

源自《左傳·宣公十五年》的記載:


三、用法與結構

  1. 語法結構:主謂式成語,多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2. 使用場景:形容受人大恩後竭力報答的行為,常見于曆史故事、文學作品中表達感恩主題。
  3. 近義詞:結草銜環(二者常連用,均表報恩)。

四、示例延伸


五、文化意義

此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知恩必報”的倫理觀,與“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相呼應,成為道德教化的經典案例。其典故也說明,善舉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時刻得到回報,具有勸人向善的寓意。

提示:若需查看完整典故原文,可參考《左傳》宣公十五年篇或、3、6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百喙白沙堤半丁報站卑俯變例避乖不姜踩估尺寸之柄楚學悴顔檔案館誕纖盜名字道子颠舛诋詈堆豗方隅蜚鴻逢場竿木福禔幹屬光備光豔豔豪氂何以家為加固叫做階戺金錢草機器跼斂劇作家卡其窺尋琅珰驿淚癢臨止六臣六辔窿笃買價毛巾被内囊嫩枝平冕戎門哨卡術士冠天黑天下大同痛醉微言大義文鼠五都蕭斧小家庭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