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砌的井壁。 唐 李白 《桓公井》诗:“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唐 沉亚之 《秦梦记》:“白杨风哭兮石甃髯莎,杂英满地兮春色烟和。” 元 马祖常 《次韵王参议寄上京胡安常诸公》之一:“石甃冰澌古不消, 广寒 张乐喜闻《韶》。”
“石甃”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由“石”和“甃”两字组成,需拆解分析:
字义解析
词义组合
“石甃”即“用石头砌筑的井壁或沟渠等结构”,常见于古文或诗词中描述建筑。如唐代白居易《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有“石甃冷苍苔”之句,指石砌的井边生满青苔的景象。
语境应用
该词多用于文学性描写,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具体指代对象。例如:
若您有具体出处或句子,可提供进一步分析其含义。
《石甃》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铺设在地面上的石头。
《石甃》的部首是石,总共有7个笔画。
《石甃》的来源不详。它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常见,现代一般用于描述古代建筑或街道铺设的石头。
《石甃》的繁体字形是「石冑」。
在古代,「甃」这个字使用的写法可能不同,因为这个字并不常见。在《康熙字典》中,「甃」的古字形为「乺」加上「石」的组合。
1. 街道上的石甃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非常坚固。
2. 在古代建筑中,常常使用石甃来铺设地面。
1. 石甃道:指使用石甃铺设的道路。
2. 石甃路面:指铺设了石甃的道路表面。
1. 石板:指由石头切割而成的平板,也可用于地面铺设。
2. 碎石铺地:指将碎石铺在地面上作为道路或庭院的装饰和硬化材料。
1. 泥甃:指铺设在地面上的泥土。
2. 木甃:指使用木头铺设的地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