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志的意思、失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志的解釋

(1).欠考慮;思慮不周。《左傳·成公十六年》:“速則失志;不整,喪列。” 杜預 注:“不思慮也。”

(2).恍恍惚惚,失去神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纰漏》:“﹝ 任育長 ﹞自過 江 ,便失志……坐席竟,下飲,便問人雲:‘此為茶?為茗?’覺有異色,乃自申明雲:‘向問飲為熱,為冷耳。’”《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又或用術攝其魂,使他颠蹶狂謬,失志而死。”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二生固請, 梁 始諾而呼女,甫出戶,二生即迷惑失志,嗒然若喪。”

(3).失意,不得志。 戰國 宋玉 《高唐賦》:“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 漢 徐幹 《中論·爵祿》:“姦邪得願,仁賢失志,於是則以富貴相詬病矣。” 唐 韓愈 《馬厭谷》詩:“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 清 吳偉業 《琵琶行》:“琵琶急響多 秦 聲, 對山 慷慨稱入神。同時 渼陂 亦第一,兩人失志遭遷謫。”

(4).猶失節。 元 楊顯之 《潇湘雨》第二折:“我和他離别了三年,我怎肯半星兒失志。我則道他不肯棄糟糠婦,他原來别尋了個女嬌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失志”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

“失志”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類:

  1. 失去志向或決心

    指喪失原本的志向、抱負或決心。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解釋為“喪失志氣”,常用于描述因挫折、壓力等導緻的精神萎靡狀态。如《後漢書·列女傳》中“困頓失志”即為此意。

  2. 中醫病理概念

    在傳統醫學中,“失志”指情志失調引發的病症。《中醫大辭典》将其歸為情志病範疇,認為長期憂思、驚恐等情緒可導緻氣血紊亂,如《黃帝内經》所述“驚則失志,憂則氣結”。

引申用法

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常被賦予抽象意義,例如清代小說《鏡花緣》以“失志之輩”比喻喪失人生目标之人,體現其社會批判性。

權威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失志”是一個多義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以下是詳細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思慮不周
    指考慮問題欠周全,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速則失志;不整,喪列。”杜預注:“不思慮也。”

  2. 神志失常
    形容精神恍惚、失去理智的狀态。如《世說新語》記載任育長“自過江,便失志”,言行異常;《初刻拍案驚奇》提到用術法使人“失志而死”。

  3. 失意不得志
    指人生境遇不順,多見于文學作品。如宋玉《高唐賦》“賢士失志”,韓愈詩“一朝失志兮其何如”,均表達仕途或理想受挫的苦悶。

  4. 失節(較少用)
    古代指喪失氣節或道德操守,現代已罕用此義。


二、現代延伸含義

作為成語時,“失志”可指失去鬥志或信心,例如:“遭遇打擊後,他一度失志消沉。”


三、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左傳》《世說新語》等文獻原文,或參考權威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凹面鏡白蘋備文碧簡達要等無間緣棣華斷詞咄叱鄂申風爐風鷁夫粟赴選歌弦公使鍋魁駭怕鶴磵河山之德侯伯具保狂懷撩理麗格淩獵鸾鳳友鹭序迷花眼笑鳘姑捺瑟砰砰訇訇篇末愆瑕颀然瞿摩帝熱絡仍陋襲簡燒羊射彈深竄身個子生拉活拽束手待斃思緻溲箕宿構遂歌太山君讨綏天波添油加醋慱慱拖涎魏國山河危惴牾逆小生産械檻夕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