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手待斃的意思、束手待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手待斃的解釋

(1) [fold one's hands and await destruction]∶捆起手來等死

(2) [helplessly wait for death]∶比喻危難時不想方設法,坐等敗亡

詳細解釋

捆住手等死。比喻遇到危難時不積極想辦法解決,卻坐等敗亡。《宋史·禮志十七》:“與其束手待斃,曷若并計合謀,同心戮力,奮勵而前,以存國家。”《三國演義》第七回:“兵臨城下,将至壕邊,豈可束手待斃!” 毛6*6*《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如果不發展人民經濟和公營經濟,我們就隻有束手待斃。”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束手待斃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束手待斃”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其詳細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成語釋義 指遇到危難或困境時,不積極設法解決或抵抗,而是消極地等待失敗或滅亡。字面意思是捆住自己的手等待死亡,比喻坐等災禍降臨而不采取行動。

二、字詞解析

三、核心含義與用法

四、權威出處與引用 該成語曆史悠久,其核心思想在古代典籍中已有體現:

  1. 《管子·參患》:“故國貧而用不足,則兵弱而士不厲;兵弱而士不厲,則戰不勝而守不固;戰不勝而守不固,則國不安矣。故小征,千裡遍知之。築堵之牆,十人之聚,日五間之。大征,遍知天下。日一間之。散金財用聰明也,故善用兵者,無溝壘而有耳目。兵不呼儆,不苟聚,不妄行,不強進。呼儆則敵人戒,苟聚則衆不用,妄行則群卒困,強進則銳士挫。故凡用兵者,攻堅則韌,乘瑕則神。攻堅則瑕者堅,乘瑕則堅者瑕。故堅其堅者,瑕其瑕者。屠牛坦朝解九牛,而刀可以莫鐵,則刃遊間也。故天道不行,屈不足從;人事荒亂,以十破百;器備不行,以半擊倍。故軍争者不行于完城,有道者不行于無君。故莫知其将至也,至而不可圉;莫知其将去也,去而不可止。敵人雖衆,不能止待。” 其中蘊含的軍事思想與消極等待失敗相對立,成語“束手待斃”的精神内核與此相通。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對該成語的釋義為:“捆住雙手等死。比喻遇到危難不積極設法解決,卻坐等失敗或滅亡。” 這是現代權威辭書的标準解釋。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為:“比喻遇到危險或困難,不積極想辦法解決,卻坐着等待死亡或失敗。” 強調了其消極等待的核心特征。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六、例句示範

  1. 面對洪災威脅,我們絕不能束手待斃,必須立刻組織群衆轉移加固堤壩。
  2. 市場競争如此激烈,企業若束手待斃,不思進取,最終必然被淘汰。
  3. 他深知束手待斃隻有死路一條,于是鼓起勇氣,設法逃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參考資料來源:

  1. 《管子》(戰國時期管仲及其學派著作集)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束手待斃”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ù shǒu dài bì,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演變

  1. 最早記載:出自《宋史·禮志十七》:“與其束手待斃,曷若并計合謀,同心戮力。”。
  2. 文學引用: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回提到:“兵臨城下,将至壕邊,豈可束手待斃!”。
    (兩處文獻均強調被動等死的消極态度。)

三、用法與語法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 反義詞
坐以待斃、束手就擒 積極應對、力挽狂瀾
在劫難逃、劫數難逃 應付裕如、絕處逢生

(參考來源:)


五、核心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三國演義》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字步碧聳聳不佳才調持棊籌筭出判翠羽明垱打敗蕩掉翻腸倒肚放溜樊桐鳳樂撫順市高城深池膏饧官所含商咀征核裝置弧圈矯易叫應鏡芳鞠弭坎傺梁雁離島厘米龍禦罵罵咧咧楣窗梅帳面佷彌天囊底智女相如盤龍癖跑跳丕運歧誤曲奉蹂藉瑞蓮上天入地傷惋社會意識聲伎勝友順時施宜亭卒湍洑抟空衛蔽尉承無我香壇小夥子小條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