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使的意思、公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使的解釋

[minister;envoy] 代表本國駐外處理國際事務、地位低于大使級一級的外交官,全稱是特命全權公使

詳細解釋

(1).封建時代由朝廷派遣負有一定使命的官員。《北史·王澄傳》:“ 西域 嚈噠 、 波斯 諸國,各因公使,并遺 澄 駿馬一匹。”

(2).由一國元首任命、派往他國的次于大使一級的外交代表。通常都授以“特命全權公使”銜。所受的禮遇僅次于大使,但所享有的外交特權和豁免與大使相同。現各國間互派公使的已罕見。 清 王韬 《使才》:“公使總其大,領事治其繁,而交際之道寓焉。”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各國使臣觐見》:“排班前為正署公使,中為各參贊。”

(3).猶公用。《續資治通鑒·宋哲宗紹聖二年》:“﹝六月﹞乙酉,詔:‘……見行條令,悉宜罷去,并依 元豐 舊制;其宗室公使并生日所賜,自依 元祐 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公使是外交代表的一種,其定義和特點如下:

1. 基本定義 公使全稱為“特命全權公使”,是一國元首向另一國元首派遣的常駐外交代表,屬于第二級使館館長,地位僅次于大使。根據《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公使與大使享有同等的外交特權與豁免權,但在禮賓規格和席位排序上低于大使。

2. 曆史與現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多數國家逐漸将公使級外交關系升格為大使級,因此現代國家間互派公使的情況已罕見。目前“公使”頭銜更多用于大使館内的高級外交官(如副館長),稱為“公使銜參贊”。

3. 職責與權限 公使作為使館館長時,負責處理兩國間日常外交事務,可代表本國政府進行談判、籤署協議等,其法律地位與大使相同。曆史上公使曾廣泛用于處理特殊外交使命,例如19世紀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外交接觸初期多通過公使進行。

補充說明:與“代辦”(第三級外交代表)不同,公使是由國家元首直接任命的,而代辦通常由外交部長派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使的意思

公使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派駐在外國的外交官,為派遣國家的特使或全權代表。公使負責處理外交事務,維護派遣國家的利益。

公使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公使的拆分部首是"公"和"示",其中"公"部表示官職,"示"部表示行為。公使的總筆畫數是10畫。

公使的來源

公使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等古代典籍中,用來指代派遣到外國的使者。後來演變為專指外交官。

公使的繁體

公使的繁體字為「公使」,保留了簡體字的形狀和結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有所變化,公使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公使在古代文獻中并沒有特殊的古代寫法記載。

公使的例句

1. 這個國家派遣了公使前往鄰國進行外交交流。 2. 公使在保護本國利益的同時,也要維護國際友好關系。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公使館、公使級、外交公使 近義詞:大使、使節 反義詞:敵國使臣、國内官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