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咄叱的意思、咄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咄叱的解釋

(1).呵責。《淮南子·覽冥訓》:“故不招指,不咄叱。” 漢 王充 《論衡·論死》:“病困之時,仇在其旁,不能咄叱。” 宋 秦觀 《三老堂》詩:“群姦懾謦欬,衆廢起咄叱。” 明 宋濂 《吳德基傳》:“視民如子,民有訴,召使前與語,弗加咄叱。”

(2).歎惜聲。《南史·賊臣傳·侯景》:“ 景 聞之大懼泣下,覆面引衾卧,良久方起,歎曰:‘咄叱!咄叱!誤殺乃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咄叱”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uō chì,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呵責、斥責
    指用嚴厲的語氣責備他人,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淮南子·覽冥訓》中“不咄叱”表示不隨意呵斥,明代宋濂《吳德基傳》描述官員對待百姓“弗加咄叱”,體現寬容态度。

  2. 歎惜聲
    表示歎息或懊悔的語氣詞。如《南史·侯景傳》記載侯景因失誤而連呼“咄叱!咄叱!誤殺乃公”,表達強烈的悔恨情緒。

二、使用場景與示例

三、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形容言辭剛硬有力”,但此解釋更接近成語“叱咤風雲”的衍生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建議優先參考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咄叱》的意思

《咄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口音高而尖銳的聲音嘲笑或者斥責,表達出不滿或不同意的情緒。

拆分部首和筆畫

《咄叱》的拆分部首是口,它是由2個筆畫組成的,分别是橫和撇。

來源和繁體

《咄叱》這個詞源于古代,沒有具體的來源可考。它沒有繁體字形式,隻有簡體字存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咄叱》的寫法沒有明确的記載,因為這是一個口頭傳承的說法,沒有統一的字形。

例句

1. 他聽到朋友的話後咄叱了一聲,表示自己的不滿。

2. 這個演員在戲劇中咄叱了一位演員,表達出角色的憤怒情緒。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咄咄逼人、咄咄怪事、咄咄逼人

近義詞:斥責、訓斥、罵

反義詞:誇獎、稱贊、贊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