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開國名臣 鄂國公 尉遲敬德 、 申國公 高士廉 的并稱。 清 顧炎武 《再谒孝陵》詩:“興王龍虎地,命世 鄂 申 才。”
“鄂申”是唐代開國名臣鄂國公尉遲敬德與申國公高士廉的并稱,常見于曆史文獻與詩詞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唐初兩位功臣的合稱:
文學引用
清代學者顧炎武在《再谒孝陵》詩中寫道:“興王龍虎地,命世鄂申才”,以“鄂申”代指輔佐君王的傑出人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兩位人物的生平,可參考《舊唐書》等史料。
《鄂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鄂”和“申”。
“鄂”通常指的是湖北省的簡稱,源自于當地的鄂州,表示該地區。
“申”在這裡作為動詞,表示宣揚、公布等含義。這個意思來源于古代的六十花甲制度中,五十甲的第二十五年的講習會,稱為申年。
“鄂”的部首是 “鄂”,它包含了兩個部分,左邊是“斤”部,表示“刀斧”的意思,右邊是“小鳥”,表示“鳥類”的意思。
“鄂”總共有11畫。
“申”的部首是“疋”,表示繩子或繩結,總共有5畫。
在繁體寫法中,“鄂”和“申”的形态沒有改變,保持原樣。
在古時候的寫法中,“鄂”字有時會在上方加一個“亞”字旁,表示“與、向”的含義。
“申”字旁有時會寫為“甡”,但意思和發音沒有差别。
1. 我們下個月要去鄂申旅遊,聽說那裡的風景非常美麗。
2. 這篇報告還沒有鄂申給大家,請耐心等待。
鄂申山、鄂申路、鄂申市、鄂申人
宣揚、傳播、公布、宣傳
隱瞞、保密、不宣傳、不公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