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侯伯的意思、侯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侯伯的解釋

(1).侯爵與伯爵。《周禮·春官·典命》:“侯伯七命,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七為節。子男五命。”

(2).泛指諸侯。 漢 班固 《答賓戲》:“曩者王塗蕪穢, 周 失其馭,侯伯方軌,戰國橫騖。”《周禮·文闵明武宣諸子傳論》:“且夫列封疆,建侯伯,擇賢能,置牧守,循名雖曰異軌,責實抑亦同歸。”

(3).諸侯之長。《書·周官》:“内有百揆四嶽,外有州牧侯伯。” 孔 傳:“外置州牧十二及五國之長。”《國語·周語下》:“祚四嶽國,命以侯伯,賜姓曰‘ 姜 ’、氏曰‘ 有呂 ’。” 韋昭 注:“ 堯 以四嶽佐 禹 有功,封之於 呂 ,命為侯伯,使長諸侯也。”《左傳·僖公元年》:“凡侯伯,救患、分災、讨罪,禮也。”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又命 晉文 ,登為侯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侯伯是古代中國爵位制度中的重要稱謂,其含義隨曆史演變而豐富,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一、爵位等級:五等爵中的第二等與第三等

周代實行“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侯”位列第二等,“伯”為第三等。


二、方伯統領:區域性諸侯之長

“伯”引申為“方伯”,即周天子授權統轄一方的諸侯首領。例如:


三、軍事統帥:特指高級武官

秦漢以降,“侯”漸成軍功爵最高等級(如徹侯、關内侯),而“伯”在部分朝代仍保留武職含義:


參考文獻權威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侯”字釋義第三條、“伯”字釋義第四條詳列爵位與方伯内容。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侯”“伯”的引申義項及典籍用例。
  3.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系統闡釋周代至明清爵制演變。

(注:部分古籍原文鍊接來自公共領域數據庫,現代辭書建議參考紙質版或權威機構電子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侯伯”一詞在古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文獻語境具體分析,主要涵蓋以下三方面:

一、爵位合稱

指侯爵與伯爵兩種爵位的統稱,常見于周代分封制度。據《周禮·春官·典命》記載,侯伯的禮儀規格以“七”為等級标準(如宮室、車旗等),與“子男五命”形成差異。這一劃分體現了周代五等爵制的等級差異。

二、泛指諸侯

在秦漢典籍中,常作為諸侯的代稱。如班固《答賓戲》中以“侯伯方軌”描述周代分封制度瓦解後諸侯并立的局面。此用法強調諸侯作為地方統治者的身份。

三、諸侯之長

特指統領一方諸侯的領袖,具有監管其他諸侯的權力。《尚書·周官》記載“外有州牧侯伯”,孔穎達注解為“五國之長”,即負責協調諸侯關系的首領。《左傳·僖公元年》更明确其職責包括“救患、分災、讨罪”,類似盟主角色。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周禮》《左傳》等原典用例進一步考察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安乂暴虐無道鼻疔朝廷吃講茶摧剝催命鬼麤粥怛怖調練調率飛景符效感帨槁死鈎棧庋置喝風黑濁禍福相倚獲落夾層玻璃堿蓬嘉賞舅兄擊卒軍興法看竹褲管浪聞禮防慮無不周濾紙馬蟥梅勒額真拏捏内痔孽風撲冽齊步走欺朦親覩蝤蛴拳禍水兵説破四潰歲雄唐許痛定思圖表亡恙忘言交誤斷五示挦毛顯能銷金紙谺若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