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時人道 阮思曠 骨氣不及 右軍 ,簡秀不如 真長 ,韶潤不如 仲祖 ,思緻不如 淵源 ,而兼有諸人之美。”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 王僧孺 ﹞理尚栖約,思緻恬敏。”《新唐書·劉祎之傳》:“方是時,詔令叢繁, 禕之 思緻華敏,裁可占授,少選可待也。”
(2).指文學作品的意趣或意境。 唐 皎然 《詩式·詩有二廢》:“雖欲廢巧尚直,而思緻不得置;雖欲廢詞尚意,而典麗不得遺。”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一:“ 陶潛 、 謝朓 詩皆平淡有思緻,非後來詩人怵心劌目琱琢者所為也。” 清 王韬 《淞濱瑣話·畫船紀豔》:“雖是小詩,頗有思緻。”
“思緻”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人的思想意趣、性情或才思,強調個體在思想層面的獨特性和深度。例如,形容某人“思緻恬敏”即指其思維敏捷且意趣高雅。
指文學、藝術作品的意趣或意境,常用于評價創作中的構思與表達。例如唐代皎然在《詩式》中提到“思緻不得置”,強調詩文構思的獨特性。
“思緻”既可描述人的内在才思(如“敏有思緻”),也可指作品的藝術構思(如“平淡有思緻”),強調思想與表達的統一性。
《思緻》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指思考和追求目标時所展現出的專注、努力和堅定的态度。可以理解為對事物的深思熟慮和對自身的要求和追求。
《思緻》由兩個部首組成:思(心部)和緻(至部),并且總共包含11個筆畫。
《思緻》是源自于古代漢字的書寫和表達方式。在繁體字中,思的寫法為「思」,緻的寫法為「緻」。
在古代,思緻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思」的寫法為「田心」,表示農民在田地中思考;「緻」的寫法為「至」,表示追求到達目标的決心。
他以認真的思緻對待每一個任務。
這個項目需要我們發揮自己的思緻,并努力去實現最好的效果。
組詞:思考、緻力、追求、努力、專注。
近義詞:用心、專心、刻苦、勤奮。
反義詞:漫不經心、敷衍了事、不思進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