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挺立修長貌。《孔子家語·辯樂》:“近黮而黑,頎然長,曠如望羊,奄有四方。” 王肅 注:“頎,長貌。” 宋 葉適 《祠山禱雨文》:“未插之秧,十尚三四;頎然塊中,插者行死。”
(2).風姿挺秀貌。 唐 韓愈 《送陳秀才彤序》:“ 潁川 陳彤 ,始吾見之 楊湖南 門下,頎然其長,薰然其和。” 宋 蘇轼 《送晁美叔發運右司年兄赴阙》詩:“君來扣門如有求,頎然鶴骨清而修。” 清 恽敬 《莊經饒墓志銘》:“其視端然,其立頎然,其行圈然,其色夷然。”
“颀然”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或物的形态與氣質。以下是綜合相關信息的詳細解釋: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描述,常見于曆史文獻、人物傳記及詩歌中,需根據語境選擇具體釋義。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引證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颀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态高大而挺拔的樣子。
《颀然》由“騎”和“自”兩個部份組成。其中,“騎”是這個詞的部首,表示與馬相關的意思;而“自”表示自立、自由的意思。總共有10個筆畫。
《颀然》是從《詩經·秦風·谷風》中摘錄的一句詩:“瞻爾逝世,言從其艱。我見弗駿,颀然矣。”
繁體字的寫法為「頎然」。
古時候的寫法為「頎然」。
他的身材高大而颀然,站在人群中格外顯眼。
組詞:颀長、颀朗、颀壯、颀行。
近義詞:挺拔、威武。
反義詞:佝偻、颠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