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thatched house] 用蓬草編成的門戶。形容窮苦人家的簡陋房屋
用蓬草編成的門戶。指窮人居住的陋室。《莊子·讓王》:“ 原憲 居 魯 ,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 唐 戴叔倫 《新秋夜寄江右友人》詩:“遙夜獨不寐,寂寥蓬戶中。” 明 何景明 《東門賦》:“朱棺而葬,不如生處蓬戶。” 王闿運 《哀江南賦》:“餘以蓬戶寂寥,鬥室回旋。”
“蓬戶”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用蓬草編成的門戶,通常用來形容極其簡陋的房屋,尤其指貧困人家的居所。以下是詳細解釋:
“蓬戶”由“蓬”(一種野草,生長茂盛)和“戶”(門)組成,字面意為“蓬草編成的門”,比喻房屋破敗、環境荒蕪的景象。其核心含義是形容居住條件極度簡陋,甚至無人維護的狀态。
“蓬門荜戶”“甕牖繩樞”等,均指代貧寒簡陋的居所。
如果需要更完整的典故或例句,可參考《莊子》或曆代詩詞作品。
蓬戶(pénɡ h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蓬草搭建的簡易房屋,也可指草房的門。
蓬戶的部首是艸(草字頭),由11個筆畫組成。
蓬戶一詞來源于《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蘖之楚;蓬戶瀛我。”意指簡易的草房。
蓬戶在繁體字中寫作“蓬戶”。
在古代,蓬戶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如在西周金文中,蓬戶寫作“彭戸”。
1. 他們住在一間簡陋的蓬戶裡。
2. 蓬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蓬草、草房、蓬萊、戶外
草屋、茅屋、草舍、茅舍
宏偉、豪華、華麗、洋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