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手,鼓掌。表示歡樂或憤激。《後漢書·方術傳下·左慈》:“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 操 大拊掌笑,會者皆驚。”《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 唐 柳宗元 《答貢士沉起書》:“覩足下《詠懷》五篇,僕乃拊掌愜心,吟玩為娛。” 宋 蘇轼 《石恪畫維摩頌》:“有大醫王拊掌笑,謝遣衆王病隨愈。” 清 鈕琇 《觚賸·半仙》:“衆為拊掌久之。”
“拊掌”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ǔ zhǎ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拍手”或“鼓掌”的動作,通常用于書面語。例如:“拊掌大笑”。該詞與“撫掌”為同義詞,可互換使用。
既可表示歡樂、贊許,也可表達憤激之情。如: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賞析或仿古語境中,如曆史小說、戲劇台詞等。
該詞通過肢體動作傳遞豐富情感,兼具雅緻與生動性,是漢語中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性的詞彙。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漢典及文學類解析。
《拊掌》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意思是用手掌輕輕地拍打或者拍擊。
拆分部首和筆畫:《拊掌》的部首是“手”,它所包含的筆畫有9畫。
來源:《拊掌》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它是由兩個字形合成而來的。字形組合中的“拊”表示手的動作,而“掌”代表手掌部分。
繁體:《拊掌》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同樣是“拊掌”,使用的是相同的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拊掌》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是“拊掌”,字形組合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隻是結構上稍有差異。
例句:1. 他興奮得連連拊掌。
2. 演出結束時,觀衆紛紛拊掌鼓勵演員。
組詞:與《拊掌》相關的組詞有:“拊背”、“拊琴”等。
近義詞:與《拊掌》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拍手”、“拍掌”等。
反義詞:與《拊掌》意思相反的詞語可以是:“抱怨”、“批評”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