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塞上曲的意思、塞上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塞上曲的解釋

(1).新樂府辭。由 漢 橫吹曲辭演化而來。見《樂府詩集·橫吹曲辭·出塞》

(2).琵琶套曲。 清 末 李芳園 根據 華秋蘋 《琵琶譜》中的五首小曲《思春》《昭君怨》《泣顔回》《傍妝台》《訴怨》,加以發展組合而成。标題改為《宮苑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淚》《妝台秋思》《思漢》,總名之為《塞上曲》,并托稱 王昭君 所作。見《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塞上曲是漢語中特指的一類古典詩歌體裁,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典釋義與文學定位

  1. 字面釋義

    “塞”指邊關要塞(如長城關隘),“上”表方位;“曲”為樂府詩體的一種。合稱即“邊塞之歌”,專指描寫古代西北邊疆軍旅生活、戰争場景或戍邊情懷的詩歌(參考《漢語大詞典》)。

  2. 體裁特征

    屬樂府舊題,内容多聚焦:

    • 戍邊将士的英勇與艱辛
    • 戰争殘酷與思鄉之情的矛盾
    • 邊疆風物與異域文化的描繪

      (《辭海》第7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曆史背景與代表作品

  1. 盛唐邊塞詩的代表

    唐代是“塞上曲”創作高峰,王昌齡《塞上曲·其一》名句“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生動勾勒邊塞秋景,反映戍卒的孤寂(《全唐詩》卷143)。

  2. 主題深化

    中晚唐時期,詩歌更側重反戰思想與民族反思,如戴叔倫《塞上曲》中“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隱含對長期征戰的批判(《樂府詩集·橫吹曲辭》)。

三、文化内涵與藝術價值

  1. 家國情懷的載體

    詩歌通過“大漠”“孤城”“鐵衣”等意象,構建蒼涼雄渾的審美意境,成為中華民族戍邊精神的文學象征(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

  2. 曆史研究價值

    作品間接記錄古代邊疆政策、民族關系及地理風貌,如高適《塞上聽吹笛》提及“借問梅花何處落”,印證唐代邊塞軍中羌笛樂曲的流傳(《唐代邊塞詩與絲綢之路文化研究》)。


資料來源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塞上曲”是中國古代文學與音樂中常見的題材,其含義可從以下多角度解析:

一、樂府詩類别

“塞上曲”屬于新樂府辭,源自漢樂府《出塞》《入塞》曲。内容主要描寫:

  1. 邊塞軍事:将士行軍作戰、軍營生活(如戴叔倫詩作中“軍門”“橫行陰山側”的豪情);
  2. 軍民情感:戍邊者的思鄉之情或報國之志(如王昌齡詩中“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的滄桑)。

二、地理與文化内涵

“塞上”指長城以北的邊境要塞地區,“塞上曲”即反映這些地區軍民生活的曲調。例如:

三、音樂表現形式

清末出現琵琶套曲《塞上曲》,由李芳園改編自五首小曲,以王昭君故事為背景,通過推、拉、揉弦等技法表現哀怨之情。全曲分為《宮苑思春》《昭君怨》等五部分,情感層次豐富。

四、與“塞下曲”的區别

代表作品

注:若需具體詩句賞析或樂譜分析,可進一步參考古詩文網(-4、9-10)或音樂類文獻(-8)。

别人正在浏覽...

百箭白居易榜青避遜操作規程廁牏打化丹青地櫈杌對日杜武庫飛鼯鳳嘯附點輔治官儲鼓栗含汙忍垢禾穟活頭兒階榮絜矢缧缧量子力學六笙詩盲棋馬羊劫明蕩蕩明公正道磨勒蹑蹬凝祥池鞶纓破家喪産譴怒憔悴祈谷起樓啓右铨核欋槌屈厄缺略臞仙睿化上賢沈悴慎終承始水達達順意説短道長熟暑橚槮速銷媮安歪七扭八婉佞卧酪夏後開缬衣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