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時務策的意思、時務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時務策的解釋

論時務的對策。 唐 代科舉考試,凡明經,先試貼文,然後口試經義,答時務策三道;凡進士,試時務策五道,帖一大經,經、策全通者為甲第。參閱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貢舉》、《新唐書·選舉志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時務策,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的一種重要文體,特指考生針對當時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現實問題所提出的對策性文章。其核心在于要求考生關注時事、洞察社會矛盾,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時務"

    指當前的國家大事、社會動态或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強調時效性與現實針對性,如《漢書》所言"識時務者為俊傑",即要求把握時代脈搏。

  2. "策"

    原指古代書寫用的竹簡,引申為對策、謀略。在科舉中特指考生對政治議題的書面論述,需邏輯嚴密、見解獨到。

    二者結合,"時務策"即針對時下要務提出的治國方略。


二、曆史背景與科舉應用

唐代科舉(尤其是"制舉"考試)将時務策作為核心考察内容。例如:


三、核心特點

  1. 現實性

    緊扣社會矛盾(如土地兼并、邊患危機),拒絕空談理論。

  2. 對策性

    需提出具體措施,例如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即源于時務策思路。

  3. 文風要求

    語言簡練犀利,結構上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原因-解決方案"的邏輯框架。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針對當前形勢或具體事務而撰寫的策論"。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5卷第1023頁。

  2. 《新唐書·選舉志》

    記載唐代科舉"其科之目……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谏、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等科,皆試策三道"。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

  3. 《通典·選舉典》

    評述時務策"問以經史,責其應對,觀其才識"。

    來源:杜佑撰,中華書局1988年版。


五、與現代術語的關聯

時務策可視為古代"政策分析報告"或"施政建議書",其精神延續至今,如公務員考試的"申論"題型即強調對現實問題的對策能力。


注:以上文獻來源為權威學術出版物,因古籍原版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知網)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時務策”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的一種文體,主要考察考生對時政問題的見解和應對策略。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時務策是“論時務的對策”,即針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等實際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其核心在于結合現實問題,展現應試者的分析能力和治國理念。

2.科舉考試中的應用

3.詞義結構分析

4.曆史文獻依據

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貢舉》和《新唐書·選舉志》均記載了時務策在科舉中的具體實施方式,印證其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标準。

5.現代引申含義

如今“時務策”一詞可泛指針對時局問題的策略性建議,但更多用于曆史或學術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科舉制度或具體考題案例,可參考《封氏聞見記》等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嗄飯阿熱邊升貶值渤海琴博望苑騁欲車仗赤寒除破翠峯道德習慣登高必賦洞冥端容獨行獨斷發胖風量諷寤服行宮奏貴姬候審奸私驕妬菁蔥禁山計意均茵伏兩腋風生林栖谷隱摩畫墨莊黏天俳偶碰運氣前房七觀帖青釉料棄親七松家勸勞全圖榮華襦襖三牢歃辭涉獵適才時辰牌聽衆痛憤頭頂頭頭重推揚王姑微門象榻夏收攜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