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名。《宋史·樂志六》:“有曰夏笛、鷓鴣,曰胡盧琴、渤海琴,沉滞抑鬱,腔調含糊,失之太濁。”
渤海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三弦樂器,具有以下核心特征與曆史背景:
1. 基本定義與别稱
渤海琴又稱“杴琴”或“鍫琴”,是古代渤海國(698-926年)的典型樂器,屬于三弦類彈撥樂器。
2. 文獻記載與音色特點
據《宋史·樂志六》記載,渤海琴與夏笛、鹧鸪等樂器并列,音色被描述為“沉滞抑郁,腔調含糊,失之太濁”。這可能反映了宋代文人對其音色的主觀評價,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
3. 曆史傳承與影響
渤海國滅亡後,其音樂(渤海樂)仍被金朝宮廷保留,并設有專門教坊。渤海琴作為文化載體,體現了唐代至宋遼時期中原與邊疆樂器的交流。
4. 争議與考據
有學者提出渤海琴可能源自西域三弦胡琴,經盛唐傳入渤海國,但具體形制與演變仍需更多考古證據支持。
建議
若需深入研究,可參考《宋史》樂志部分及渤海國考古文獻,結合高權威性來源(如、9、10)綜合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