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獨行獨斷的意思、獨行獨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獨行獨斷的解釋

同“ 獨斷獨行 ”。 郭希仁 《從戎紀略》:“ 彥彪 令各營於肩章均添‘四标’字樣,官長進謁皆稱 邱大帥 ,儼然以兵馬都督自居,調遣布置,獨行獨斷。” 巴金 《家》二五:“隻可惜她母親死早了,沒有人管教她,任她一個人獨行獨斷,将來不曉得會弄成什麼樣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獨行獨斷”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dú xíng dú duàn,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例句

3.用法與語境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注意事項

總結來說,“獨行獨斷”強調個體在行動或決策中的專斷性,缺乏合作與民主意識。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用例,可參考《從戎紀略》或現代文學作品《家》中的相關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行獨斷的意思

《獨行獨斷》是指一個人在行事決策時,獨自行動和作出判斷,不受外界幹擾或影響。這個詞語主要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堅定的意志和強烈的自主性,不依賴他人的意見或指導。

拆分部首和筆畫

《獨行獨斷》的拆分部首為“犬”和“行”,它們分别位于左右兩邊。根據這些部首的位置可以推測它們的筆畫數。其中,“犬”的筆畫數為4,而“行”的筆畫數為6。

來源與繁體

《獨行獨斷》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最早見于《前漢書·張蒼傳》:“吾寄意于道,而惡乎獨行獨斷。”在這裡,“獨行獨斷”用來表達一個人具備獨立思考和決策的能力。

在繁體中,詞語《獨行獨斷》的寫法與簡體中的相同,沒有太大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一些與現代寫法稍有不同。例如,“犬”在古代寫法中,其尾巴向上彎曲,而現代寫法是向下彎曲。此外,古代“斷”字寫作“斷”,它少了一個橫畫。

例句

1. 他在家庭生活中總是獨行獨斷,很少聽取他人的意見。

2. 這位領導在企業決策時,常常表現得十分獨行獨斷。

組詞

1. 獨斷獨行

2. 行行事事

3. 行動力

4. 獨立思考

5. 形單影隻

近義詞

1. 一意孤行

2. 固執己見

3. 獨立自主

反義詞

1. 聽人勸告

2. 團結合作

3. 從衆心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