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ummer harvest]
(2) 夏日收獲作物
(3) 夏季的收成
夏 代祭祀時戴的一種帽子。《儀禮·士冠禮》:“ 周 弁、 殷 冔、 夏 收。” 鄭玄 注:“收,言所以斂髮也。”《孔子家語·冠頌》:“ 孔子 曰:‘ 周 弁、 殷 冔、 夏 收,一也。’” 王肅 注:“皆祭服也。”
(1).夏季收割農作物。如:夏收大忙季節。
(2).夏季的收成。如:今年夏收,增産一成。
夏收是漢語中特指夏季農作物收獲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詞義分解 "夏"指季節概念中的夏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将"夏"定義為"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氣候最熱";"收"在甲骨文中作"収",本義為"收斂谷物",《說文解字》注解為"獲谷也",二字組合構成特定農事術語。
二、農事活動範疇 特指北半球每年6-8月進行的農作物收獲作業,根據農業農村部2024年統計公報,主要涉及冬小麥(占夏糧總量92%)、早稻(占全年稻谷産量19%)及油菜籽(占油料作物年産量37%)三類作物。該農事活動具有"搶收搶種"的雙重特性,需在梅雨季節前完成收割。
三、引申社會意義 在傳統文化中衍生出"龍口奪糧"(《齊民要術》)、"夏收三怕(雹、風、連陰雨)"等諺語,現代語境中可指代"夏季經濟作物收獲季",如新疆棉區将7月采棉納入廣義夏收範疇。
四、相關詞彙體系 構成"夏收夏種""夏收進度""夏收會戰"等專業詞組,與"秋收"形成季節農事對照體系,在二十四節氣中對應"芒種"至"小暑"時段。
注: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官網詞條;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數字化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數據中心;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農諺大全》電子資源庫。
“夏收”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夏季的農事活動
指在夏季收割農作物,如小麥、油菜等。這一階段通常集中在農曆五月(公曆5-6月),與芒種、夏至節氣相關,農民需搶收搶種,形成“雙搶時節”。
夏季的收成
指夏季收獲的農作物總量,例如“今年夏收産量創新高”。
如需具體例句或農事細節,可參考相關來源進一步了解。
安期棗擺拉胞子邊将不名譽城門垂弧撮角亭子大汗淋漓大司空登登得用典變調集東王父沸卉蜂動傅彩搞髒構拟禾木旁亨屯鴻盤回路驕稚鲒醬警視井蛙之見金色世界金筒機身铿越狂喉蘭莸嫘祖兩面印轹釜淩侪流鄭録牒旅塗門館先生謀筮木野狐嘔咐挈挈秦女勤勤懇懇三檐傘善法盛壯耍熊條入葉貫薙度鐵筆庭萬同牢投逩歪辣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