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时务策的意思、时务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时务策的解释

论时务的对策。 唐 代科举考试,凡明经,先试贴文,然后口试经义,答时务策三道;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者为甲第。参阅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新唐书·选举志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时务策,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重要文体,特指考生针对当时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所提出的对策性文章。其核心在于要求考生关注时事、洞察社会矛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时务"

    指当前的国家大事、社会动态或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强调时效性与现实针对性,如《汉书》所言"识时务者为俊杰",即要求把握时代脉搏。

  2. "策"

    原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引申为对策、谋略。在科举中特指考生对政治议题的书面论述,需逻辑严密、见解独到。

    二者结合,"时务策"即针对时下要务提出的治国方略。


二、历史背景与科举应用

唐代科举(尤其是"制举"考试)将时务策作为核心考察内容。例如:


三、核心特点

  1. 现实性

    紧扣社会矛盾(如土地兼并、边患危机),拒绝空谈理论。

  2. 对策性

    需提出具体措施,例如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即源于时务策思路。

  3. 文风要求

    语言简练犀利,结构上遵循"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方案"的逻辑框架。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针对当前形势或具体事务而撰写的策论"。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5卷第1023页。

  2. 《新唐书·选举志》

    记载唐代科举"其科之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科,皆试策三道"。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

  3. 《通典·选举典》

    评述时务策"问以经史,责其应对,观其才识"。

    来源:杜佑撰,中华书局1988年版。


五、与现代术语的关联

时务策可视为古代"政策分析报告"或"施政建议书",其精神延续至今,如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型即强调对现实问题的对策能力。


注:以上文献来源为权威学术出版物,因古籍原版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查阅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时务策”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文体,主要考察考生对时政问题的见解和应对策略。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时务策是“论时务的对策”,即针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其核心在于结合现实问题,展现应试者的分析能力和治国理念。

2.科举考试中的应用

3.词义结构分析

4.历史文献依据

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和《新唐书·选举志》均记载了时务策在科举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印证其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

5.现代引申含义

如今“时务策”一词可泛指针对时局问题的策略性建议,但更多用于历史或学术语境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科举制度或具体考题案例,可参考《封氏闻见记》等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害百不获一版图表侄女捕迹産后热陈义迟停促膝怠纵雕栏厎石恶稔贯盈佛陀府主感宕寡嫠龟甲和气生财槐鼎化术秽奥回九回濑角弓骄妾皎茁节皷畿限蹶踣居人矩式恪固课诵来报赖昏两省罗锅毛腰鸣不平魔境暖火盆僻静破敝铺张扬厉氢气讫息散席试兵爽曙庶妃殊悬送长送短酸凄庭谒透支雾幙相覔鞋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