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觀帖的意思、七觀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觀帖的解釋

法帖名。 元 翰林學士 程鉅夫 緻仕南歸,翰林侍講學士 袁桷 撰《七觀》以送之,書畫家 趙孟頫 為之書寫。後世作為學習寫字的樣本,稱為“七觀帖”。 元 趙孟頫 《<七觀>跋》:“《七觀》者,翰林待制 袁公 桷 之所作也。何為而作也?翰林承旨 程公 請老而歸, 袁公 作此以送之也……僕雖衰老目昏,不覺援筆為書一通。若 袁公 不以筆劄之陋,刻諸堅石,庶幾詞翰相須之義,傳之天下,後世以為美談雲爾。”參閱《佩文齋書畫譜》卷七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七觀帖”是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創作的章草作品,内容取自《尚書》中“七觀”之說,即通過觀察治理國家的七個方面(如禮制、民生等)以明德政。該帖以章草書體寫成,筆法古樸剛健,結體疏密有緻,體現了趙孟頫“複古求新”的書法理念,被視為研究元代書法演變的重要實物。

從文獻學角度,“七觀”本義源于先秦政治思想,《尚書大傳》記載:“六《誓》可以觀義,五《诰》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誠,《洪範》可以觀度,《禹貢》可以觀事,《臯陶谟》可以觀治,《堯典》可以觀美”,這七部分合稱“七觀”。趙孟頫将其提煉為藝術創作主題,既是對經典的緻敬,也暗含對元朝政治生态的隱喻性表達。

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七觀帖》拓本,卷末有元代文人袁桷、鄧文原等人題跋,這些題識佐證了該作品在元明時期的傳播影響。清代《石渠寶笈》将其列為“上等寒字號”,進一步确立了其藝術史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七觀帖”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作為書法法帖的釋義

  1. 曆史背景
    元代翰林學士程鉅夫(程巨夫)緻仕南歸時,翰林侍講學士袁桷撰寫《七觀》一文以送别,著名書畫家趙孟頫為之書寫。這一作品因書法精妙,被後世視為學習書法的經典範本,稱為“七觀帖”。

  2. 藝術價值
    趙孟頫在《七觀跋》中提到,此文旨在贊頌程鉅夫的功績與品德,并稱其書寫目的是為了“詞翰相須之義”,即文學與書法相輔相成,傳為美談。

二、作為成語的引申義

部分詞典提到,“七觀帖”可引申為成語,表示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其中“七”象征多種觀點,“觀帖”指記錄不同态度的文字。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語境,可能與原意存在混淆。

三、注意事項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書法圖例,可參考《佩文齋書畫譜》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啽哢跋履邊亭賓仆逋逃之臣裁錦草垡誠慤吃閑飯怆慌躭疾短毀分非粉戲踾踧高鳥官路桂花酒貴熱好善惡惡花露水瓠落勦兒竭愚近關瀱汋俊壯居正曠位拉買賣老婆當軍廪蓄六夷毛丸面嫩逆萌偏制平通請調青楊祈請球路錦日新月着舍眷設意射越時過境遷時夏速便貼鋪外屋王氏帖挽狂瀾唯物黠了仙教曉領諧熟邪祟系馬埋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