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wait trial] [原、被告] 等候審理
“候審”是法律術語,指原告、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等候司法機關的審理或審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候審指在訴訟過程中,相關當事人(原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等待法院或司法機關進行正式審理的狀态。這一階段通常發生在案件進入司法程式後、正式開庭前。
法律程式中的使用
相關法律措施
常與“取保候審”關聯,指司法機關要求犯罪嫌疑人提供擔保(保證人或保證金),确保其不逃避調查并隨傳隨到。此措施適用于犯罪較輕、社會危害性較低的情形。
適用場景舉例
候審強調當事人配合司法程式的義務,具體形式可能因案件性質(刑事/民事)和強制措施類型(如取保候審)而有所不同。
候審(hòu shě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候"和"審"兩個字組成。
"候"字的部首是人,它由8個筆畫組成。"審"字的部首是宀,它由9個筆畫組成。
《候審》源自《李涼子文集·卷十三》 (宋 宋時·李涼子):“耶律尺木候審鼓噪道:‘南侵家屬於梁國,斷也非木天一旨。’”意為耶律尺木在候審中鼓噪道:“調度南方的家屬屬于梁國,斷然不是按照木天的旨意。”
《候審》的繁體寫法為「候審」。
在古時候,「候」字的寫法為「後」と「厷」的組合,「審」字的寫法為「申」和「鞲」的組合,例如「後鞲」。這些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常用。
1. 他正在候審期間,不能離開城市。 2. 她被要求參加候審,以幫助警方調查案件。
候審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候審室、候審期、候審員等。
候審的近義詞是等待審判。
候審的反義詞是立即審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