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时务。 明 陈子龙 《答赵巡按书》:“岂云识务,弥见精诚。古之忠臣烈士,如此甚众。”《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这是佛天面上好看的事,况我每知时识务,正该如此。”
“识务”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hí wù,其核心含义为“识时务”,即认清时代潮流或当前形势,强调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和明智判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由“识”(理解、认知)和“务”(事务、时务)组成,指具备卓越的智慧与能力,能准确把握事物本质和时代趋势。例如,明代陈子龙在《答赵巡按书》中提到“岂云识务,弥见精诚”,赞扬忠臣对时局的清醒认识。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常见于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如《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知时识务”即强调顺应时势的重要性。
近义与关联词
扩展解释
“务”在此成语中特指“时务”,即当前的关键事务或社会趋势,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例如,“务须除恶务尽”中的“务”则强调必须性,与“识务”含义不同。
总结来说,“识务”强调对时势的敏锐判断,多用于褒扬智慧与适应能力,常见于历史评价或文学描写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可参考《二刻拍案惊奇》或陈子龙相关文献。
识务(shí w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意思是辨别事物的本质和真相,理解事物的道理和原理。
识(shí)这个字的部首是言,笔画数是8。
务(wù)这个字的部首是勿,笔画数是5。
识务这个词语源自于古代汉语,是由两个独立的汉字组合而成的。在繁体字中,识(識)的构字结构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在古时候,识和务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些不同。具体的写法可能因历史时期和地域差异而有所变化。
1. 学习是人们识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2. 识务是智慧的基础。
3. 通过识务,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识才、才识、业务、事务、聪明才智、智务等。
洞察力、见识、眼光、明察秋毫等。
愚钝、糊涂、不明事理、迷惑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