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士的自稱。《南齊書·高逸傳·顧歡》:“ 太祖 輔政,悅 歡 風教,徵為 揚州 主簿,遣中使迎 歡 。及踐阼,乃至。 歡 稱山谷臣 顧歡 上表曰:‘……言既盡矣,請從此退。’”
“山谷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隱士的自我稱謂。以下是詳細解釋:
“山谷臣”指隱士的自稱,常用于表達隱居山林、遠離世俗的身份認同。該詞由“山谷”(代指隱居環境)和“臣”(謙稱)組合而成,體現隱士對自然與清靜生活的追求。
該詞最早見于《南齊書·高逸傳·顧歡》。南朝齊高帝蕭道成輔政時,隱士顧歡被征召為官,但他上表自稱“山谷臣”,并婉拒官職,稱“言既盡矣,請從此退”,表明不願參與政事的立場。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其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文人“隱逸思想”與“仕隱矛盾”的交織。
《山谷臣》是一個成語,其中的“山谷”指的是山間的深谷地帶,而“臣”則代表官員、仆人等身份,整個成語的意思指在山谷中的人像臣子一樣忠誠服從仆從。
《山谷臣》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以下三個部首和六個筆畫:
山(山字的部首)- 3畫
谷(谷字的部首)- 7畫
臣(臣字的部首)- 7畫
《山谷臣》這個成語的來源可追溯到《詩經·小雅·山谷》中的一句話:“山有木啟,匪‘壽’斯 ‘臣’”,意為“山谷中有木草的生長,它們不是‘壽命’賜予的臣子。”這句詩表達了山谷中的自然生靈與天地之間的關聯。
《山谷臣》的繁體字為「山谷臣」。
古代的《山谷臣》成語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1. 他在山谷臣中為我們的家園保護了安全。
2. 在困境中他展現出了真正的山谷臣精神,為領導盡忠職守。
1. 山林谷地
2. 臣服
3. 谷底
4. 臣子
1. 山中仆人
2. 山地隨從
3. 山區侍從
4. 山間官員
1. 山王
2. 逆臣
3. 義士
4. 忠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