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蜂的别稱。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蟲篇》:“異蜂:有蜂如蠟蜂稍大,飛勁疾,好圓裁樹葉,卷入木竅及壁罅中作窠。”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一·蜜蜂》。
蠟蜂是漢語中對蜜蜂科(Apidae)中分泌蠟質工蜂的統稱,特指蜂群中專司泌蠟築巢的個體。這類昆蟲常見于中華蜜蜂(Apis cerana)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等蜂種,其腹部第4至7節腹闆處具有蠟腺,能分泌白色或淡黃色的蜂蠟用于構築六邊形蜂房。
從生物學特征看,蠟蜂的泌蠟能力與年齡相關,通常出現在工蜂羽化後的第12至18日齡階段。其分泌的蜂蠟主要成分為酯類、遊離酸和碳氫化合物,熔點在62至67℃之間,化學式為$mathrm{C{15}H{31}COOC{30}H{61}}$。該物質在常溫下呈固态,具有可塑性和防水特性,被廣泛應用于巢脾建造、幼蟲培育及蜂蜜儲存。
在應用層面,蠟蜂産生的蜂蠟具有多重價值。據《中國農業百科全書·養蜂卷》記載,蜂蠟可作為食品添加劑(E901)、中藥丸殼原料及化妝品乳化劑使用。工業領域則用于制造蠟燭、抛光劑和潤滑劑,其提取需通過熔蠟器加熱巢脾,經濾雜後冷卻成型。
需說明的是,“蠟蜂”并非生物學正式分類名稱,而是民間對泌蠟工蜂的功能性指稱。該詞條的解釋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蜂類習性的描述,以及《中國昆蟲志·膜翅目卷》中關于蜜蜂亞科工蜂形态功能的專業論述。
“蠟蜂”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蠟蜂”是蜜蜂的别稱,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方言中。該詞由“蠟”(指蜂蠟)和“蜂”組合而成,強調蜜蜂産蠟的特性。
字義分解
曆史文獻記載
現代漢語中,“蠟蜂”一詞已較少使用,多被“蜜蜂”替代。但在方言或特定文獻(如傳統醫學、農學資料)中可能仍有保留。
需注意,當前搜索結果均來自網絡詞典類資料,權威性有限。如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生物學典籍。
白丁香白頭之歎邊夷閉門謝客璧翣碧悠悠成法粹媺摧陷廓清村妻當庭登程東行西步斷獄督轅燔刑發用蜚遽分米瀵尾憤悁瓜期過谒海唑鴻富懷金拖紫禍起蕭牆截嶭斤鑿灸艾分痛扣額困勉下學藍青官話練勇嶺巆輪回馬镫門圈眇麼木寓女趫蓱翳輕鯈傾炫崎峗曲盡奇妙羣鹿屈眴時疫數典黍離書市糖蘿蔔談宴文圓質方罅洞享國先功諧談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