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謙和謹慎。《晉書·陽骛載記》:“ 騖 清貞謙謹,老而彌篤。”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五:“﹝ 張仲安 ﹞為人謙謹有禮法,時輩稱焉。” 沙汀 《困獸記》一:“和他的書法一樣有名的是他的謙謹。”
(2).說謙虛的話,客套。《初刻拍案驚奇》卷三:“ 東山 贊嘆再三,少年極意謙謹,晚上又同宿了。”
“謙謹”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qiān jǐn,由“謙”(謙虛、謙遜)和“謹”(謹慎、慎重)兩字組成,核心含義是言行謙遜謹慎,舉止謙和有禮。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一個人既保持謙虛的态度,又注重言行的慎重,不自負、不傲慢,體現出對他人的尊重。例如,《晉書》中形容陽骛“清貞謙謹”,即強調其品德高潔且謙和謹慎。
總結來說,“謙謹”既是一種品德修養,也是人際交往中的行為準則,強調内外兼修的謙遜與審慎。
謙謹(qiān jǐn)是一個形容詞,表示言行處事謙虛恭謹,不自大、不傲慢。它是一種美德,指一個人對自己優點的評價和展示不過分,對他人的能力和成就表示尊重和欽佩。
謙謹的拼音是qiān jǐn。它的部首是讠 (yán),表示“言語”,左邊的部首。整個字共有11畫。
謙謹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它是由“謙”和“謹”兩個字合成。在繁體字中,“謙”為「謙」,“謹”為「謹」。
在古代,謙謹的寫法有時會有變化。例如,明朝字書《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謚」,而清朝字書《字彙》中的寫法則是「譴」。這些變化主要是字形的不同演變。
1. 他在成功後仍然保持謙謹的态度,從不炫耀。
2. 老師謙謹地向學生請教問題,示範了良好的學習态度。
謙謹作為一個形容詞,可以和其他詞語組成各種組合,例如:
1. 謙謹謹慎
2. 謙謹有禮
3. 謙謹守時
4. 謙謹态度
謙謹的近義詞包括謙虛、謙遜、恭謙等,它們都表示謙虛恭敬。反義詞有自負、驕傲、傲慢等,它們表示不謙虛、不恭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