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葉柔韌如皮。分布于我國 長江 以南各地。生于樹幹或岩石上。葉入藥,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熱,利尿、通淋。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九·石韋》。
石韋的解釋可從植物學、中藥學及文化比喻三個角度綜合分析:
石韋是水龍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常見于樹幹或岩石表面。其葉片柔韌如皮革,呈披針形或長橢圓形,根莖細長匍匐。子囊群呈點粒狀,密生于葉背中肋兩側()。
在漢字文化中,“石韋”作為成語,借“石頭編繩”的意象比喻堅貞不屈的精神。此用法見于部分詞典,但實際使用較少()。
别稱石皮、石蘭、金星草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石韋》已有藥用記載()。
如需了解更多具體炮制方法或現代藥理研究,可參考權威中醫藥文獻。
《石韋》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為“一種生長在石縫中的蔓狀植物”。
《石韋》的部首是“石”(石頭部首),共有12個筆畫。
《石韋》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文獻《詩經·豳風》中的一首詩。在這首詩裡,詩人描述了山中的石縫裡長滿了石韋這種植物。
《石韋》的繁體字為「石薇」。
在古代,漢字《石韋》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字形上,常用的寫法是把「韋」寫作「⻗」,加在「石」的下方。
1. 山路崎岖,石縫間生長着一叢叢石韋,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
2. 清晨,太陽的照射下,石韋的葉子閃着耀眼的光芒。
1. 組詞:石韋盆景、石韋草、石韋地衣。
2. 近義詞:石蛇、石花。
3. 反義詞:草木叢生、灌木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