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千裡馬。少壯的良馬。《楚辭·蔔居》:“寧昂昂若千裡之駒乎,将氾氾若水中之鳧乎。” 聞捷 《*********牧人夜送“千裡駒”》:“那是一匹多麼好的馬啊!真不愧名叫‘千裡駒’。”
(2).喻指能力極強的少年人才。《漢書·楚元王傳》:“ 德 ( 劉德 )字 路叔 ,修 黃老 術,有智略。少時數言事,召見 甘泉宮 , 武帝 謂之‘千裡駒’。”《玉嬌梨》第十四回:“我看賢姪英英器宇自是千裡之駒,異日當光吾宗。”
“千裡駒”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iān lǐ jū,主要用于形容才華出衆、潛力無限的年輕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千裡駒”字面指能日行千裡的良馬,但更常用于比喻年輕有為、能力卓越的人才。這一比喻源自古代對千裡馬的推崇,因其速度與耐力被視為馬中翹楚,後引申為對傑出少年的贊譽。
“千裡駒”兼具字面與象征意義,既指千裡馬,更喻指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其典故多出自曆史人物,文化内涵豐富,至今仍用于對青年才俊的高度評價。
千裡駒(qiān lǐ jū)一詞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第一個字“千”是一個數字詞,表示千(qiān);第二個字“裡”是一個方位詞,表示離此處的距離;第三個字“駒”是一個名詞,表示一匹年輕的馬。
千裡駒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千”字的部首是 “十” ,它的總筆畫數是3,共有兩個偏旁部首分别是“十”和“一”;“裡”字的部首是“裡”,它的總筆畫數是8,它的部首是“裡”;“駒”字的部首是“馬”,它的總筆畫數是6,它的部首是“馬”。
“千裡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出自《荀子·涿鹿》一文:“故君子則不疾而速,不見而明,不動而變,有作而高,有終而常,有危而安。鹿走觸怒者不馳,千裡馬不常。”這句話形容了一匹能夠跑得非常遠的馬,即“千裡駒”。
在繁體字中,“千裡駒”依然可以保持原樣寫作“千裡駒”,隻是筆畫有所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的“千”字寫作“仟”,在戰國時期的銅刀文中的“裡”字寫作“禮”,在先秦時期的金文中,“駒”字寫作“馗”等。這些是古代漢字的一些變體寫法。
以下是一個關于“千裡駒”的例句:“他是一匹千裡駒,跑得比誰都快。”這句話表示某個人非常出色,比其他人更為優秀。
與“千裡駒”相關的組詞有:“千裡光”、“千裡眼”等,這些詞語都是形容遠視力或者能夠洞察事情的能力的象征。
“千裡駒”與“千裡馬”類似,都形容跑得非常快的馬,但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千裡駒”強調馬年輕,而“千裡馬”則指代任何一匹能夠跑得非常遠的馬。
反義詞方面,與“千裡駒”相對的詞語是“行屍走肉”或者“套馬杆”,這些詞語用來形容動作緩慢或者行動受限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