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汙萊的意思、汙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汙萊的解釋

1.謂田地荒廢。《詩·小雅·十月之交》:“徹我牆屋,田卒污萊。” 毛 傳:“下則污,高則萊。” 王先謙 《詩三家義集疏》:“卒,盡也。田不治則下者污而水穢,高者萊而草穢。” 唐 白居易 《息遊堕策》:“至使田卒污萊,室如懸磬。”

2.指荒地。《宋書·五行志三》:“宮室焚毀,化為污萊。” 唐 司空圖 《華帥許國公德政碑》:“污萊盡闢,甍宇兼倍。”《明史·汪應蛟傳》:“ 應蛟 在 天津 ,見 葛沽 、 白塘 諸田盡為污萊,詢之土人,鹹言斥鹵不可耕。”《清史稿·高宗紀三》:“今 ************ 各處屯政方興,客民前往,各成聚落,污萊闢而就食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汙萊(wū lái)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汙”(同“污”)和“萊”兩個字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單字本義及古籍用例中推衍得出:

  1. “汙”的本義

    “汙”本指停積不流的水,引申為低窪積水之地。《說文解字·水部》:“汙,濁水不流也。”段玉裁注:“謂濁水不流之池也。”(漢典網 - “汙”字釋義)

    在農業語境中,“汙”常指地勢低窪、易積水的劣質田地。

  2. “萊”的本義

    “萊”本指一種草本植物(藜),也指長滿雜草的荒地。《說文解字·艸部》:“萊,蔓華也。”後引申為田地荒蕪、長滿野草的狀态。《詩經·小雅·十月之交》毛傳:“萊,休田也。”意指休耕未種的田地。(漢典網 - “萊”字釋義)《詩經·小雅·楚茨序》鄭玄箋:“田萊多荒,茨棘不除也。”此處“萊”即指荒蕪之地。

  3. “汙萊”的複合詞義

    結合兩字,“汙萊”在古代文獻中特指兩種不宜耕種或荒廢的劣質土地:

    • “汙”:指低窪積水、泥濘不堪的田地。
    • “萊”:指雜草叢生、未經開墾或抛荒的田地。

      因此,“汙萊”合稱,泛指荒蕪貧瘠、無法正常耕作或已廢棄的劣質土地。其核心含義在于強調土地的荒廢狀态和低劣的生産價值。

  4. 古籍用例佐證

    •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徹我牆屋,田卒汙萊。” 毛傳:“下則汙,高則萊。” 鄭玄箋:“卒,盡也。……令我不得趨農,田卒為汙萊乎?” 此句描繪了災後或暴政下,田地盡數淪為荒蕪廢地的景象。(國學網 -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原文及注疏)
    • 《宋史·食貨志上一》:“京畿周環二三十州,幅員數千裡,地之墾者十才二三,稅之入者又十無五六。複有匿裡舍而稱逃亡,棄耕農而事遊惰,賦額歲減,國用不充,轉運使因是督責州縣,州縣欲自免,則蒙蔽客戶,使不得供其賦役,而更增加之。汙萊益阙,流亡益多。” 此處“汙萊益阙”指荒廢的土地更加增多。(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宋史·食貨志》原文)

“汙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指荒蕪貧瘠、無法耕種或已被廢棄的劣質土地,具體包括低窪積水的“汙田”和雜草叢生的“萊田”。其詞義源于單字本義,并在《詩經》、《宋史》等古籍中有所應用,用以描述田地荒廢、生産凋敝的狀态。

參考資料來源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汙萊”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根據《詩經·小雅·十月之交》 和曆代注釋,其本義指田地荒廢的狀态:

  1. 「污」:低窪處積水成污穢泥沼;
  2. 「萊」:高處雜草(藜類)叢生。
    此詞通過地理形态描述農業荒蕪現象,如毛傳注:“田不治則下者污而水穢,高者萊而草穢。”

二、引申與争議 部分現代釋義存在延伸或争議:

綜合建議:學術場景應優先采用《詩經》原典及傳統注釋的“田地荒廢”本義;其他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拔縫不間不界纏嚼廛肆乘茵侈美赤栜刺背丹蝦大腿垛子翻車魚公廁公玉孤淡瞶瞶古戍汗褟鶴邑畫刹胡弄将取固予教席金風送爽浄侶久直鞠遣曠蕪阃帥撩水裡裡外外逦逶淪散瞞怨珉采内事鵬息怯條子頃常青袍角帶權許榷論人際冗賤十二子石砌殊庸俟候邃閣貪命天王星橐囊踠伏嵬峨銜箝小寒骁傑宵寐邪世洩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