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民懸的意思、民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民懸的解釋

謂人民的疾苦。語本《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述志》詩:“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民懸”是一個漢語詞語,源自古代經典,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1.基本釋義

“民懸”指人民的疾苦,常用來描述百姓所處的困苦或危急狀态。其中“懸”比喻人民如同被倒挂般處于困境,亟待解救。

2.詞源與典故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意為:施行仁政的國家,能像解救被倒吊的人一樣緩解百姓的苦難。

3.文學用例

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在《述志》詩中寫道:“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此處“解民懸”即指通過行動解除民衆疾苦。

4.延伸解讀

“懸”在此非字面含義,而是象征人民處于危急、亟待拯救的境地,如成語“解民懸”強調幫助民衆擺脫困境的責任。


“民懸”是帶有曆史色彩的詞彙,多用于政治或文學語境,強調對民衆疾苦的關注與解救。其核心意義與儒家“仁政”思想一脈相承。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民懸

《民懸》是一個漢字詞彙,包含兩個字,共五個筆畫。它的部首是"⺡",在《康熙字典》中歸類為“水部”。該詞的意思是指人們困惑、憂慮或擔憂的狀态。

來源

《民懸》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魯莊公二十一年》篇中,描述了魯國的民衆對即位的國君産生疑慮和不安的心情。

繁體

《民懸》的繁體字為「民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民」的寫法沒有變化,仍然是「⺡」,而「懸」的古字形則是「⺡」加上較為簡練的下半部分,形狀類似于現代寫法的「煖」。

例句

1. 因為經濟形勢不明朗,人們對未來的發展感到民懸。

2. 戰争的威脅使人們的生活陷入了民懸的狀态。

組詞

1. 懸念:形容對某個事情的結果或進展感到不确定和焦慮。

2. 憂懸:形容憂慮的心情揮之不去。

近義詞

1. 憂慮:形容心情不安或憂心忡忡。

2. 擔憂:形容對某種情況或問題感到憂慮和擔心。

反義詞

放心:形容心情安定,不再擔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