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跌倒。 唐 李德裕 《敧器賦》:“如君子之中庸,既滿傾跌。”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書》之五:“某自别後,終日汨汨深泥中,執轡兢兢,每虞傾跌。” 清 袁枚 《新齊諧·鬼圈》:“有四黑人坐而相待,手持銅圈套人,受其套者無不傾跌。”
“傾跌”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īng diē,其核心含義為跌倒,具體指人或物體因失去平衡而摔倒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意義
指身體或物體因重心不穩而倒下。例如:
文獻中的引申用法
在古典文獻中,該詞常被用于比喻“因過度而失敗”的哲理。例如:
“傾跌”屬于較為文雅的書面詞彙,常見于古典文獻和比喻性表達,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如需更全面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敧器賦》《新齊諧》等古籍。
傾跌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意思是傾斜摔倒或者倒地。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辶(chuò)是“走”的意思,右邊的貝(bèi)是“貝殼”的意思。它的字形結構比較簡單,總共有10畫。
“傾跌”一詞最早源自《論語·季氏》篇,後來逐漸被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傾”字的外形保持不變,而“跌”字則多數是采用倒過來的“踮”字表示。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很多變化。早期的寫法中,“傾”字是由兩個小人的形狀組成,上面的人斜着跪在地上,下面的人站在上面。而“跌”字則是由一個人站立在兩個斜着的腿上。這樣的寫法形象地表達出了傾斜摔倒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使用“傾跌”一詞的例句:
1. 在地震中,房屋破損嚴重,不少人被傾跌的建築物壓在下面。
2. 他在冰上滑倒了一下,差點傾跌。
3. 他一不小心踩到了香蕉皮上,整個人傾跌在地,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組詞:傾斜、摔倒、墜落、跌倒、翻倒。
近義詞:傾倒、倒下。
反義詞:站立、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