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納污含垢 ”。 梁啟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所最可痛者,舊病未去,新病復來,日積月深,納污藏垢,馴至良醫束手,岌岌待亡。” 歐榘甲 《新廣東》:“此私會也,人類不齊,流品最雜,為納污藏垢之巢窟。”
“納污藏垢”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nà wū cáng gòu
,屬于聯合式結構,通常用于貶義語境,表示“包容或隱藏壞人壞事”。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面意義
“納”指容納,“污”為髒水,“藏”為隱藏,“垢”為污穢。整體比喻包容或隱匿不光彩的人或事。
引申含義
常用于形容環境、組織或人容忍不良現象,或成為藏匿丑惡的場所。例如:“某些角落成為納污藏垢之地,亟需整頓”。
早期出處
雖與《左傳·宣公十五年》中“川澤納污,山薮藏疾”的典故相關(指自然包容污穢),但現代用法更直接源自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納污藏垢,馴至良醫束手”。
古今差異
近義詞 | 反義詞 |
---|---|
藏污納垢、納垢藏污 | 激濁揚清、滌瑕蕩穢 |
含垢納污、藏污納穢 | 清正廉明、正本清源 |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梁啟超著作或《左傳》相關解析。
《納污藏垢》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接納污濁、隱而不揚。
《納污藏垢》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纟(納)+ 氵(污)+ 艹(藏)+ 土(垢)。
它的總筆畫數為18畫。
《納污藏垢》的詞源很簡單,是由四個漢字組合而成。
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語言表達方式,在古代常用來形容接納污濁,卻不公之事。
《納污藏垢》的繁體字沒有特定的寫法,一般仍然按照簡體字的寫法使用。
由于《納污藏垢》是近代成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并不存在。因此,不具備早期的漢字寫法。
1. 作為一個政府官員,他應該納污藏垢,而不是利用職權謀私利。
2. 這個組織一直以來都在強調納污藏垢的原則,因此避免了很多不良影響。
組詞有:
- 納滓穢
- 藏污納垢
- 垢穢不揚
- 良莠不齊
近義詞有:
- 接納不潔
- 隱匿不明
- 容忍隱疾
反義詞有:
- 披露真相
- 揭開污點
- 揚垢見污
以上就是關于《納污藏垢》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