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罝罦的意思、罝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罝罦的解釋

泛指捕鳥獸的網。《呂氏春秋·上農》:“繯網罝罦,不敢出於門。”《淮南子·主術訓》:“豺未祭獸,罝罦不得布于野。” 唐 柳宗元 《放鹧鸪詞》:“徇媒得食不復慮,機械潛發罹罝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罝罦”是古代漢語中表示捕獵工具的詞彙,由“罝”和“罦”兩個單字組成,具體解釋如下:

一、單字解析

  1. 罝(jū)

    • 字形結構:上下結構,部首為“罒”(網部),下部為“且”。
    • 本義:專指捕捉兔子的網。《詩經·周南·兔罝》有“肅肅兔罝,施于中林”之句,描述獵人布網捕兔的場景。
    • 引申義:後泛指捕獸的網具,如《說文解字》釋為“兔網也”。
  2. 罦(fú)

    • 字形結構:上下結構,部首為“罒”,下部為“孚”。
    • 本義:一種裝有機關的網,用于捕捉飛禽或小型走獸,可自動覆蓋目标。《禮記·月令》提到“罦,覆車也”,指其可翻轉的特性。
    • 引申義:亦指張設在車上的網,用于阻擋鳥獸。

二、組合意義

“罝罦”連用時,通常泛指捕獵用的各類網具,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例如:


三、文化關聯

古代捕獵工具反映了先民的生産生活方式,相關詞彙多出現在《詩經》《禮記》等典籍中,體現自然與人類活動的密切關系。現代漢語中,“罝”“罦”已不常用,但作為漢字文化符號仍具研究價值。

如需進一步考據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注》《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罝罦

《罝罦》是一個古代漢字,其意思是指用來捕捉鳥獸的羅網。它是由“罝”和“罦”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在《康熙字典》中,罝的部首是網,罦的部首是缶。罝的總筆畫數為13,罦的總筆畫數為10。

來源

《罝罦》一詞最早出現于《漢書·藝文志》,形容的是捕捉鳥獸的陷阱。這個詞在古代是相當常見的,但在現代已經很少使用了。

繁體

《罝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古代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一緻,但大體上與現代相似。

例句

1. 他設下了一個罝罦,希望能夠捉住這隻狡猾的狐狸。

2. 他不慎落入了敵人布下的罝罦,被困在山谷中無法逃脫。

組詞

罝繳、罝繳不奇、罝羅、罝羅箭、罜罦、罝罦動靜。

近義詞

羅網、陷阱、網羅、羅設。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